浏览内容
原创
二创
补给站
站点导航
补给站
创作中心
活动中心
文澜德旧站
注册
登陆
【亲友组】明治相捧觅食录
赴汤
Ravine
2024/12/02 05:48
少年
加载中……
**序** 说起我此前去群马县的草津町游历,已是十年前的事了,即[notes=[明治三十二年][明治三十二年,即公元1899年。]]。那个时候还不像现在,修建了更加方便的铁路缩短了奔波的繁琐。至于我为何起意要故地重游,除了那处连日本武尊也到访过的草津温泉,还有更深的目的。此事就要从头说起了。 - 那年八月的一天,同样正值暑假,东京热得让人心神不宁。“整天在学生寮中躺着迟早变成发酵的熟寿司”,我便向好友提议去山中的温泉消暑。虽然现在已是八月中旬,山里依然比东京冷上几分。在漫长盛夏时节寻求山之神的庇护,祈求以青葱和泉水暂时脱离现世的浮躁——那时的我多半也抱着和今日同样的目的。 想必有读者知道,草津温泉的中心有着独特的“汤畑”景致。泉水从黑色巨岩的石缝间喷出,走在观光的木桥上,漫天水雾中伸手感到的不是清凉而是温热,无论看多少次都是令人惊奇的风景。在二十二岁那年夏天,和亚双义来到草津时,我同样倚靠着桥上的栏杆,一边思忖着此行的目的,一边久久地凝望着松木与石块组成的汤田。地下涌出的热泉以悠闲之态缓缓流淌在水渠之间,浮出的白色硫磺结晶被称为“汤之华”。旅人可以于商店内购买,在归乡后泡澡时享用。草津的热泉温度很高,无法直接引入汤池使用。当地人不愿在温泉中混入冷水,因此除了经过露天汤田的冷却之外,还需要额外的搅拌,即“汤揉”,借此将泉水凉至泡汤时适宜的温度。他们用长木板搅拌温泉水时,习惯借着打击水花的节奏边搅拌边唱。那时我与亚双义在走过一栋建筑时偶然瞥见的劳作场景,如今大有向特色表演发展的趋势。 我们那时选择的温泉旅馆几经易手,最终倒闭,现在已经改为一处专为游客开设的兼有租借浴衣服务的照相馆。但它和我今日住处的景色相差并不太大。我还记得,为了欣赏温泉旅馆的景色,我们用过晚饭后趁着夕阳径直到了室外的外汤去。外汤的旁边有着茂密的灌丛,稍远处还有几株乜斜的白条唐竹,竹叶在夕风中耸动。浸泡在温泉中时我们具体谈了什么,时至今日,我已经无法完全复述。然而,当时的心情和细枝末节的琐屑倒还是十分清晰,一直留存于我的脑海中。 我浸泡在逸散着硫磺气味的热泉中时,那种渐深的疲劳和睡意连带记忆跨越到了十年前。“就像是把茶叶里的茶味浸出来了一样。”当时我对自己的感受有过这样偶发的形容。爱丽丝小姐前些日子为我寄送了一些大洋彼岸新发明的方便“[notes=[袋泡茶][袋泡茶的最初发明者不详,一说由美国茶叶进口商Thomas Sullivan于1908年发明。]]”。茶叶在热水中舒展后,色泽和味道也会遗留在丝质的茶包上——体内压抑潜藏许久的东西在热泉中外化于表面。回头看来,这个比喻在十年后更加巧妙,兴许就是我把它记下的原因。 正当是夏天的中旬,鸣虫叫得正欢。我不记得多少亚双义的话,却对那虫语十分清晰。 更远的树林里,蝉声成了夜晚的基底,为圆形的天幕缠上打底的素色声丝。马蜩已经成为夏夜的主角,但爷蝉尚未散去。更加辽阔的蝉鸣像是由一下一下拉动的小提琴弓,带着运弓时圆润的弧度将宏亮的泛音缠在[notes=[手鞠球][手鞠球,日本传统手工艺品,由彩色棉线在弹性球上缠绕成几何图案制成。由于使用的线极长,手鞠也和“结缘”联系在一起。]]上。另一种蝉声如喘气般有着短促的间隔,像是尖锐的钢针把线头扎进球里,藏得天衣无缝。 缠好的素球上,近处凫水的蛙叫在两极插上淡蓝色的水引珠针。又有几处蛙发出长长的颤动,互相呼应,此起彼伏,用拖长的笑声拉出将球十二等分的经线。再有牛哞一样粗犷的声音度出量尺,加上两三声一组圆润的珠针,定下手鞠球的框架来。 接下来,藏于近处草丛中善于跃动的[notes=[直翅目][直翅目(Orthoptera),包括蝗虫、螽斯、蟋蟀等昆虫,多数后足发达,善于跳跃。多数种类雄性虫具有发音器,可以通过鸣叫吸引雌虫。]]从羽翼下弹出色线。或是像连续刮擦梳子的木齿,或是鸟雀般轻柔啾啁,或是蒸汽机般吭哧地机械运动。不同音色从夜空穿过,就像长长的丝线相互勾连。在黑暗中,有一只虫的声音格外高亢而明亮。它叫得极短促,并不成什么规律,在虫声绣成的规则图案中显得独树一帜。它的歌轻闪甜美,浮于半空,简直就像黑暗的夜空中打上一颗锃亮的银色铆钉一般。 那究竟是什么虫子呢?我来了极大的兴趣。于是我向一旁的亚双义搭话: “亚双义,刚刚那是什么虫子的声音,你认识吗?” “什么?” “你听,就是那个特别高,特别亮的声音……” 我将毛巾移至盖住眼睛,将湿漉漉的脑袋搭在池边的石块上,闭眼等待着。 “就是那个!你听到了吗?” 我在水中稍稍调整了瘫坐的姿态,满怀期待地望向好友。 “嗯,我一直在听着。” 亚双义的头发罕见地在湿润中搭垂下来,露出红头巾遮蔽下的额头。他垂下眼,严肃地思索着,直到发丝尖端划下一滴水珠,化开他紧锁的眉头: “不,我不知道。法学院里不教这个。” “哈哈哈哈,原来也有亚双义不知道的时候嘛!” “你这家伙!我只是实话实说。那你知道那是什么虫子吗?” “我吗?我也不知道呀,所以我才来问你啊!” “什么呀!明明自己也不知道!不过,那个蝉声我倒是认得呢!那是马蜩的声音。” “真厉害啊,亚双义!其实,还有几声爷蝉呢。但是说到底,我也只是在意那只鸣声特别的虫子而已。” 我压低声音,借着水声潺潺的掩护与亚双义商量: “……我说,要不我试着把它抓来怎么样?它应该就在这片最近的草丛里。” “那你大可以试试看。” 亚双义冲我笑笑。他那宽慰般的笑容,就像是兄长在面对子弟毫无缘由的胡闹,是因为觉得对方的行为无法实现才露出的表情。 “说到做到。” 看到他的表情,我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心。我在他面前堂堂正正地哗啦一声站起来,使亚双义不得不羞愧地侧目过去。我径直走到草丛前蹲下,侧耳倾听的同时用双目认真地审视着。 可天色实在太暗,草叶也只剩下浅浅的剑形轮廓,我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将它从草丛里找到。那只虫的前胸背板是长或是短;它革质的翅膀上花纹如何交错;它呼吸时柔软的腹部会以何种曲线起伏;它是飞蝗那般翠绿,还是蟋蟀那般有着枯叶的棕褐?我莫名认定,发出铆钉一般声音的它,大多是一只小巧的虫子。 “太黑了,你找不到的。”水中的亚双义向我呼唤着,“还不赶紧擦干身体的话,小心感冒。” “哎——真没劲。” 我扑通一声坠回泉里,给冷却的身体重新回温。 亚双义宽慰我说: “即使是在白天,你大概也难以从与它颜色相近的草叶里将它找出来吧。草间生活的昆虫,大都有与环境相似的‘保护色’,一般很难注意到它们的真身呢!” “等到明天早上?那时候它多半已经逃走了吧。难道这只虫就要成为我们草津之旅永远无法解开的谜团了吗?” “想解也并非没有办法。那你就赶紧向神明祈愿,祈愿那只虫快快自动现身,跳到你面前来。” “我的面前?这可是冒着蒸汽的热水啊!”我被亚双义逗乐了,“啊哈哈哈,即使我如何虔诚,也没有哪只虫会愚蠢得自愿投入滚烫的汪洋吧!” “是啊。多半,没有这样愚蠢的虫子。” 我们无所事事、揶揄调侃。我从对话里了解亚双义,亚双义从对话里了解我。草津的温泉旅馆里闲适轻松。但是那只鸣虫的真身,终究像朝露一样在晨光里消融,成为了那一夜永远的未解之谜。 **破** 我在夜里无法入眠。 我躺在褥子上,却总还是觉得闷热。先是踢掉了被子,但始终觉得背部与褥子接触的地方烫得仿佛灼烧。我伸手向背后摸去,睡衣早已湿掉了一大片。我索性直接滚到了灯心草的榻榻米上,仰望着旅店悬着和式吊灯的天花板。 只要眯缝起眼睛,仿佛就能模糊地看见那一日的天花板——其实我已经不记得具体的细节。我躺在故地的草席上,重新幻想起已然远去的回忆,勾勒一同闯荡的欢乐时光。辩论大会、草津之旅,还有启程前短短一个月间的三次法庭。我仍能听见亚双义爽朗的笑声,但我发现自己再也记不清他脸上除了那张惨剧的照片以外别的表情。与他分别的日程相比与他相遇的已有十倍之长,在我的脑海里仍然清晰的,只有亚双义那红色头巾飘扬的背影了。 - “……要睡觉的话,到被子上去睡。” 亚双义向我踢了几脚。从温泉里爬出来的我格外地疲惫,一进入房间就直接瘫倒在地上。体内的热气在肤表恣意冒出汗水,此时躺在微凉的草席上倒是十分惬意。 “唔……” 我也希望回应好友的建议,只是此时身体过于懒散,丧失了全部的自主性。 “喂,你可不要就这么睡着了啊!” “亚双义啊,你把我扔到被子上去吧。我实在是没有力气爬起来了。” 我向空中伸出一只手,向亚双义求助。 “你难道是黏在地上的鼻涕虫吗?” 亚双义拽着我的手腕猛地把我从榻榻米上拉起来。那一刻,我几乎扑倒在他身上。还没等我反应过来,我被摔在了褥子上。 “你对朋友还真是丝毫不手下留情——”我拖长了声音抗议道。 “被子总要自己盖吧?”亚双义打断我,在我旁边铺好的被褥上躺下了。 可我躺在被褥上总觉得身体热得可怕,被亚双义狠狠一拽后,睡意反而消散了。我索性盯着亚双义阖目的脸,等待自己的体温降下去,一个念头在静谧的水面中自然而然地浮现。 想要拥抱你。想要通过接触确认。直到我的手环住你,你的臂弯拥有我。我们的脸颊紧紧相贴。那个时候,肉与肉的接近是否会让灵和灵交合,质问那颗真心?如果我再靠近你的身体多一点,让我的心和你的心贴在一起。我们的眼睛是否会迸射出鲜亮的闪光,看清黑暗里的真相? 想要亲吻你。或许,我的身体里会冒出真正渴望的火,却从濡湿的嘴唇先开始。就像是从大地脉络里涌出地火加热的泉,必须通过搅拌才能冷却。那时从地缝里蒸腾出的雾气,是否会留在我白茫茫的脑海中,最终重新凝成水花滴落? “亚双义?你还醒着吗?” 我张开嘴,声音被热得有些沙哑。我缓慢地伸出手,轻轻捏住亚双义的被角。指腹摩擦过棉线纺成的细密棱格,就像渔民扯着未起的渔网。我希冀着茫茫概率的水下会有什么回应我的期待。即使是稍稍牵动丝线也好,挑动我们之间错综复杂,相互纠缠的缘分中的其中一根,给我蹩脚的试探些许提示。 “你,对我究竟是怎么想的呢?” “……” “……不,没什么。” 我认为自己没有惊扰好友睡眠的权力。我也学着他闭上眼睛。或许,等到白天再说。就像亚双义说的,因为夜里太黑了,我什么都看不见,什么也找不到。人类就是如此无能的生物。于光明处眼见为形,却容易因相似的伪装而目空一物;于黑暗处耳听为声,却因为不熟识而无法辩明真身。费尽全力调动上全身的五感,也始终无法完全掌握事物的本质。更别提无法感知的人脑里的千头万绪,那才是更加难解的谜团——即使被科学的[notes=[银染法][银染法,又称“高尔基染色法”,1873年由意大利生物学家Camillo Golgi发明。经处理后,神经元被染成黑色,便于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高尔基根据观察结果提出了神经网状理论。]]固定下来,万千株神经纤维拧成比渔网更细的黑色密络,也不能捕捞到半片心思剥离下来的鳞。如此一来,便也只能按下不表。 我听着亚双义起伏的呼吸,以消磨时间。假如我们能在彼此的身体上敲出一个灵魂的质问,答案一定就能呼之欲出……热泉遗留在我身体上温暖的感觉,和窗外密布的虫鸣交织在一起,荡漾在忠实的自身给予的幸福之中。等待着,我躺在榻榻米上不知不觉间睡着了。梦的狭间总会安抚头脑以我们想要的回答。 - 实际上,我邀请亚双义一同旅游的原因是想要质问那份心情——无论是他的,抑或是我的。在灰紫色倾倒的墨汁般的夜里,横跨的一抹亮色,究竟是何物?但最终来看,留于我心中的仍是胆怯的未知。 我眯着眼望向一旁的被子……好像那里就躺着那天的亚双义一样,简直只要伸出手就能碰到,碰到衣物下包裹的结实的手臂和胸膛。人们说,就像分辨昆虫有专门的图鉴,只需按条目检索它触角、甲壳和羽翼的形态;分辨情感也有一种屡试不爽的方法。我将手伸向和服的里侧。我该期待什么,想象什么?我凭借知觉在自己身体的隐秘之处描摹已经成为概念的你,借此质问自己,这一切是否是我对自己的欺骗。 可我不知道。我忍不住叹息。我不知道我想象中的是否是真实的你,抑或是我为自己生造的偶人。实际上我并不理解你,甚至并不熟知你,对吗? 肉体的欢愉无数次唤起又消散,过去的回答已然不可知。 **急** “我还蛮喜欢你这个人的。” 每当我说这话的时候,亚双义总是忽然陷入沉默,然后重新岔开话题,若无其事地聊下去。我也并没有过多地在意。就像吃到好吃的团子,喜欢;喝到冰凉的麦茶,喜欢;交到有趣的朋友,喜欢。我们被教导吃饭之前要说那句“いただきます”表达感恩,我内心想要传达的也只是一种纯粹的愉悦以及因此激发的感激之情,仅此而已。 “……对了,还有一件事忘记对你说了。” 也就是某一次吃牛锅时候谈天说地的间歇。亚双义忽然问我: “我们算是朋友吗?” “当然了。我们不是挚友吗?” “是啊……可以这么说吧……”亚双义的声音越来越有些难为情了,“嗯。我只是想说,我也挺喜欢你的,搭档。” “这不是很自然的事情吗?没必要这么扭扭捏捏吧!” 我说不出“喜欢”以上的句子,因为无关痛痒的“喜欢”是我们彼此间唯一的确信。起初我只是如此计划的,直到亚双义突如其来的回应扰动了我的坦然,使我的内心忽然摇晃起来。我们当然是交心的挚友,连周围的师长同学都对这份奇妙的友谊称羡不已。这对于我们相识的短短一年来说,已经是难以置信的奇迹了。在与好友一起度过的时间里,我内心始终荡漾着对缘分的欣喜和感谢之情。然而事到如今,难道我还有比这更多的欲求吗? 这份感情如同皮厚而又硬又涩的柿子,被我从树上摘下,放于阴干而背风的地方,等待缓慢地成熟,就像我在等待那只鸣叫的虫现出真身。它生涩的果肉在等待中最终[notes=[漤熟][漤熟,把生柿子摘下来之后催熟。]],变得柔软甜美。然而,在启程不久的悲剧发生后,我却再也没有心情享用它。圆锥形的果实最终超过了赏味期限,里头的果肉化成了一泡水,糜烂于紫色墨水书写的地面。在岁月往来的脚步中,这份甜美沾上污渍,变得恶心、令人生厌。最终,留下粘稠的一块灰色胶质,缠结于我左胸的血管之间,成为剥离不去的庸人自扰。 现在想来,我有过机会确定一切吗?似乎我有过无数的夏夜和无数的机遇,但以“假如”做文章毫无意义。我曾笑话过,“没有哪只虫会愚蠢得自愿投入滚烫的汪洋。”我却不曾料想到,那只愚蠢的虫向海中径直坠下的那刻也是唯一一次我确认它真身的机会。它确实出现了,在我的眼前。但也只有一瞬,我来不及分辨,再莫说拯救。 偶尔我会质疑自己,十年的时间会不会为记忆的镜子蒙上尘埃。但最终我仍然确信那并不是虚假的。因为我们在那一天确实都听到了那个闪光的声音。因此,就像证据的丝弦会引向真相的枢纽一样,发出那个声音的虫子确实存在。只是我们在黑暗中没有被赐予猫儿们绿色瞳孔里夜视的能力,无从辨清那究竟是何种情感发出的微弱的涓流。 - 我从大英回国后,去拜谒过亚双义在四国的本家。亚双义早就算计到在他死后我最终会来到四国,在临行前在此处为我藏起一封信。我就在亚双义祖宅落满灰尘的地板上,借着从邻居那里借来的纸罩座灯的昏暗灯光反复读这封信。当我终于从信纸上抬头时,天已经黑了。看着那短小的信纸,我眼前浮现出了好友生动的身影。这封信在火车上匆忙写就——字迹潦草和工整相间,符合从东京到横滨火车行进和进站停靠的间隔。信件最终是否留存下来,又经历过一番挣扎的蹂躏。 ----- *最终还是放心不下,有必要说两句。 赴英之行的使命起源在探索家父的过往,也即探索过往之真相。而其余的一切附属,或是偶然同行之目标,或是不得不背负之累赘,或是必须斩断之荆棘罢了。 我没有欺骗过你,当然我也没告诉你全部真相。我尚未有足够的勇气。一旦我告诉你我的动机,你便即刻成为我的共犯。我更希望你能以局外的澄澈之眼看到不得已的最后一刻再做出选择。 若见此纸,那么此行尽头即为我的末路,还愿吾友为我见证到真正的最后。成步堂龙之介,请你替我挑选一个你认为适合的终焉之地。此行的一切皆是我的任性妄为,最后还请你将我随意发落。* ----- 亚双义和玄真先生的墓碑在一片海崖上,旁边种有一排望海的樱树。我抚摸着雨后漆黑而湿润的树干。下方,灰色的海浪啃食着苍白的崖壁,溶解松散的白垩,剥落于咸味的唾液中。 “春末的时候可以看到海樱的花瓣飘落海中,再被浪花带回来,让人莫名察觉到一种不可言说的哲理。”亚双义曾经向我描述过这样奥妙的景象,而我最终独自寻找到了那语境的魂归之处。青岩的墓碑下并没有他们的骸骨。但我祈求那吞噬生灵的狂风巨浪,或许有朝一日在将他们的身躯推远、使他们的心神沉浮之后,像载着樱瓣的海潮一样,会将他们的魂魄再度归还。 - 再后来,我结合御琴羽教授和福尔摩斯先生的叙述补全了整个故事。亚双义家族与御琴羽、慈狱之间的因缘,以及他英国之行的动机,隐藏在内心的目的等等。下面我尽可能地简略地叙述。 二十年前,英国帝都·伦敦出现一位被称为“教授”的连环杀手,在以恶犬杀害四位王公贵族后,又刺杀了首席检察官克里姆特·班吉克斯卿。当是时,亚双义的父亲玄真先生、御琴羽教授及慈狱法官正以日本司法留学生的身份留学大英帝国。实际上,以犬谋命的真凶正是克里姆特·班吉克斯卿本人。刑警玄真先生发现了杀人魔的真身,却无法通过司法系统制裁身为贵族的真凶。作为班吉克斯家族的友人,他选择以决斗的方式赐予旧友荣誉的死亡。然而,玄真先生反遭苏格兰场诬告为“教授”被捕,最终被断以极密法庭的有罪判决。 玄真先生就此遭到处刑,以“教授”假名葬身英国。御琴羽教授和慈狱法官被召回日本国内后,只对亚双义告知其父是在异国因急病而卒。直到亚双义收到一封诅咒杀人魔家族的远洋来信,再次被勾起了心中的疑惑。 从那以后,亚双义就萌生了要探索父亲死亡真相的念头。至于我参与的过程,我就不必详细交代了。无论怎么说,在那个日本刚刚走向世界的时代,国力与大英帝国相差太多,丝毫没有与英国方面对峙的资本。所以,亚双义除了自己一人前往英国收集亡父之死的线索以外,别无他途。 而慈狱法官在二十年前借助英国势力获得权力后,十年后不得不对英国妥协,执行“交换杀人”的协议,即以派遣两国杀手分别前往他国抹杀二十年前“教授”案件的见证人。来到日本的J·华生教授遭到英国杀手A·萨沙的谋杀,我本人差点成为了代罪的羔羊,幸好得到了亚双义的协助。而慈狱法官利用了亚双义前往英国的决心,选择他为日本派往英国的杀手,目标是英国刑警T·格雷格森。 上面交代的是我在东京大法庭的极密审判上被判为无罪那年的事,也就是距离慈狱法官涉嫌谋杀格雷格森刑警被捕,还要早两三年。在那旅途期间,亚双义希望我“见证”的事物,多半是他探索亡父之死真相后的可能结局。 福尔摩斯先生感叹,自己未能阻止亚双义的偶然悲剧后另一场刑警的既定悲剧,这是大侦探永远的懊悔和遗憾。但假如亚双义成功到达了伦敦,他是否真的会犯下交换杀人的罪行? 御琴羽教授说:“亚双义君绝不会做这种事。” 我说:“但假如他真的‘做了’,一定是因为他太想知道真相了。” 三人都就此沉默。这并不是一个令人愉悦的开脱之辞——因为我们都对亚双义的决心有着深刻的认知,父亲的,或是儿子的。 但我仍然无来由地期望,在他心中那只潜藏着的凶兽咆哮时,亚双义在一念之间仍会免于有罪的奈落。假如,他得意的拔刀术击上巧合的厚壁,最终斩断的只是一根无伤大雅的纸绳。他最终未曾伤人,我将见证为他无罪辩护的结局。 “教授”缘起的二十年后,世间得知那深渊中清白的人又多了一个。只是这份清白与许多留在过去的心情一样,再无可能公之于众。 **终** 那时,我们各自都怀有太多的彷徨,彼此之间还未胆敢有更多的期待,都认为各退一步是最好的选择。而那时候遗留下的未知,却永远缠紧我的十指,直到坏死成为执念。 那时,我对你的回答没有预期。我们曾躺在同一片夜空下,砂糖般的晶莹散布在杳杳的素色天幕中。我们的手心紧紧攥着看不清花色的鞠球,就像蜷缩于圆形卵壳里的胚胎。在你还没有回答我前,每一个可能的语义还停留在核,就像满天银色铆钉模样的繁星,广阔的银河尚未绘出每一处细胞命运的前程。 那时,我总以为听着虫鸣的我们会像夜色里欢唱的昆虫一样:静默地诞生,蠕动着成长,羽化后孕育,再度新生,一如所有世间存活的生灵。我们环形的[notes=[生活史][生活史,指动植物微生物一生所经历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全部过程。]]曾一度相扣,直到你的一生断开终结,平展成墓碑上笔直的姓名刻印。 你,对我究竟是怎么想的呢?“请你为有罪的我[notes=[介错][介错,指切腹仪式中为切腹者斩首,使切腹者更快死亡,免除其痛苦。]]”?抑或是“请你成为我的共犯”?我在最终探明真相的时候,推理出类似的答案。但在被同一种无知的痛苦侵蚀了十年后的今天,我想要结束所有未曾明晰的鸣声。若我将为那个无疾而终的夜晚挑选一个不那么合理、但却心仪的答案的话…… 我的回答已经没有倾听的对象。但那一夜的亚双义,那只愚蠢却又义无反顾的虫啊!我希望你能对十年后的我说:“我爱你。” 就这样,仅根据虫子赴死前的一瞥,在十年间的熬煮和探求后,在十年前投出疑问的故地,我擅自为那声未知的鸣叫下了定义。 - 就在我走上天狗山的山丘的时候,身侧的树林传来“喳——”的无边无际的蝉声。广播里播送着台风临近的消息。在自然产生的更大的浪潮来临之前,所有其他虫子的羸弱杂音都被先一步洗去,此时唯留下蝉声的纯粹。单只蝉的声波围成圆形叠在一起,组成鳞片般的滔天声浪席卷了我。另一侧稍稍宽阔的草地边,几株[notes=[白背叶树][白背叶(Mallotus apelta),大戟科野桐属的小乔木或灌木,叶背面被灰白色星状绒毛。勘误:白背叶实际上在日本没有分布,本篇中为了描写将错就错。]]正在风里翻转着它们卵圆渐尖的叶片,搬弄着反面的烟白色。树枝互相摩擦着,泛来海潮的另一种婆娑。风大起来了。上山的坡道没有遮挡,强风从山顶倾注下来。我的羽织袖子因灌注了生命力而鼓动——那个情态使我想起那家伙早已远去而几乎忘怀的背影。在这样的劲风中,那条红色的头带会不会比平日里游动得更有气势呢? 我停下来。在我的头顶,灰白的云层急匆匆地向西喷涌而去。一只黑鸢伸直根根分明的飞羽,在远空的高处盘旋着,转入被树林遮盖的山丘另一端的天空消失了。在台风来临前,普天之下没有一点鲜艳的色彩。我低下头,就像一只未完成的手鞠素球滚落地面;我所有的嗫嚅隐没在湿润林间的无尽蝉骚里。
上一章
0
章节目录
上一章
默认卷集
牛锅之日
運命に勝つ
大人的滋味
世纪初日升
越冬船夜
鱼与子
赴汤
留言
加载中……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