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内容
原创
二创
补给站
站点导航
补给站
创作中心
活动中心
文澜德旧站
注册
登陆
【燕京萬花樓遺事】
第六回,楊柳岸文溪訪友 梅子高夢湖戲僕
雷七郎
2024/11/18 22:06
大众
加载中……
前回書說道,楊柳岸嘔心數年之作未得賞識,索性摘詞填曲應付了事,祗數日便定了稿,即棄置一旁,為紅雙玨所托祝文費心去了。 是日雞鳴破曉,明月尚賴床不醒,柳岸則一夜未眠,仍自坐在案前愁惱。因他素無那崇神拜仙之好,任多見識,不過應友相邀不好推辭,或純為好奇一探究竟而已。那道曲佛樂雖亦耳聞,祗當做戲時或可借用,雖有曲譜通讀, 未曾深解過方外典籍。誰想今一口應下紅雙玨之請,待回來細推思量,真悔不當日,又無面毀約失信,祗得強作文墨,好似應試交差一般,撰出二稿。柳岸將稿自讀了數遍,實覺難以示人,又不知如何修改,更強套不出別篇,心想不若去到文清處,聽他有何見解。如此定下,也不喚明月起來服侍,祗留書一封與他,交代若那徐湘雲來,教他自把戲本帶走即可,這便出了戲云臺,讓老馬倌給套了輛騾車,自己趕著就出園去了。 要說這林文清所在,乃是一私塾,曰文溪書院,坐於城郊,距禾園不過數里之地,過一村莊既是。書院建於山腳,有溪自山間出,繞書院而過,書院因以文溪名,此溪又因書院而稱文溪,山亦因之,得名書山。山中有洞,乃文溪之源,書院先師曾於此講學,並題朱夫子《觀書有感》詩,令石匠刻於石壁,故書院學子常結伴於此讀書,以瞻文源。 柳岸於道中村店用過粗飯,至書院已近午時,聞知文清一眾師生於清早去往山中,要至傍晚才回,便將車留在院中,自行登山去尋。他心思文清此時當在講書,因此並不趕急,祗緩步慢行,以乘清涼閒靜,待聞見各自讀書聲時,正到文源洞前,學子們或分頭埋首讀書,或兩兩相對論文,文清坐於洞下石臺,提筆於書,不知正作何批註。柳岸不願叨擾諸生,見有一小童生讀書不甚專心,祗愛四處張望,便招手將他喚來,叫他去請文清。誰知那文清並不起身,反讓那小童來喚他過去,柳岸一時無措,再看周圍學子,並無人理他,祗幾個小的時而朝這兒張望,柳岸苦笑一聲,徑直去到洞下,同文清坐了。文清請了茶,問道:“賢弟今日怎有空過來。”柳岸想此處乃讀書之地,似不應提方外事情,故未明言來意,祗打趣道曰久違書香,特來一染墨氣。文清答笑數聲,知他有事不便在此提及,祗將手中之書與柳岸同讀。 如此閒談許久,書童清風過來報知,申時已過,文清忙讓他召集學子們先行下山,自將茶具清洗一番,仍留原處,祗把書揣入懷中,轉頭對柳岸道:“此時駕車回去,便是急些,到弟住處亦晚了,不若就在書院暫歇一晚,雖簡陋些,仍是清淨所在,弟若有事,亦好相商。”柳岸亦覺有理,便應下了。 回至書院,日已西墜,學子們大都回家,或自習,或幫家事,祗兩個外地來投的不走,與先生同住院中。柳岸便找文清換了幾錢,託一個回家的將驢牽去餵飽,明早再牽來。前些日子老夫子歸鄉養老,另一先生亦回家探親,故院中現祗文清一人教書,後院住處頗有些清冷。一學生因柳岸來,問先生是否去買些葷菜,文清則言柳岸乃是金蘭,非是外客,不必擺這些門面,故飯食亦如往常。清風在廚中料理湯飯,二生將桌椅碗筷在院中佈置妥當,文清山道上摘得些野菜,自己去井邊打水洗了,好焯水拌食。獨柳岸是個十指未沾陽春水的,無事可做,見他們各自忙活,實有些坐立難安,便從茶筒中挑了些好葉子泡了,在一旁待他們上桌。此乃文清所定的規矩,堂上乃師生,堂下皆儒弟子,當同桌吃飯,不可分席,故這後院自此,若非人多,是斷不置二桌的,於是師生與客併書童,俱在一桌吃飯,且暫不表。 用過飯,學生、書童收拾碗筷後各去讀書習字,文清添了燈油,又沏新茶,柳岸這才將來訪之由告知,文清便接了二稿來看,祗見這第一稿甚簡,寫的是: 志心皈命禮 風月丞相,煙花宰執,詞界巨手,曲國創家, 封天宮四部樂官,領塵世兩籍尚書, 度天音三界同樂,獻雲謠神凡共歡, 司掌教坊,護佑章台,多吉多幸,無悲無恐,消災免難,天恩冥福, 大聖大慈,大悲大願,白衣自在相公,風月救苦先尊。 再看第二稿,寫的是: 志心皈命禮。 妙音清韻供。 三才真遊洞,九曲會仙宮, 壺天五雲外,日月百嶂中。 燕挑千樹青,桃暈萬江紅, 明冠烏頭墮,雪巾兔尾鬆, 開氅接落凍,收襟斂清泓。 怠赴群卿宴,憐飲眾芳觥。 綠玉春草愛相從,見稱蘭台宋, 蓬萊醉酒,碧落聽松。 管城子,玉徽公,懷風女,遏雲童, 回雪妙姬踏飛絨, 驪風三百霓光迸,鳳頌五千瑞霞烘, 大石調,仙呂宮, 年少擅場,詞國封宗, 風流冢,花月夢,柳煙蹤。 受命玉皇,度天音曲鋪三界,悅滿八荒,樂叟嬉娃,遍歌十方。 遺魂塵壤,化神木蔭庇兩籍,恩佑四部,娼女優郎,皆度九喪。 大聖大慈,大悲大願,白衣自在相公,風月救苦先尊。 文清讀罷,問道:“此二闋可有曲子?”柳岸道:“尚未定稿,未曾度曲子。況紅姑娘等亦能作曲子,未必需我來作。”文清點頭,繼道:“我讀賢弟近年所撰戲文,較往昔愈顯通達,時時有天然語,怎今寫起這道曲子來,又犯那琢字雕詞之舊疾耶?”柳岸道:“兄莫要取笑了,以兄眼,當如何改之?”文清道:“這第一闋讀來平平,祗是規矩,並無甚可說的。這第二闋,倒有些誥主風範,祗這燕挑桃暈一對,讀來實覺啰嗦,與詞旨又無甚關係,當刪之。至於這明冠雪巾,開氅收襟二對,亦是啰嗦,留其一即可,若按我論,前句已有日月,後句何必再道烏頭兔尾,且這烏頭二字已有熟典,你欲喻之他物,恐反成歧說,而以兔尾代月,亦覺晦澀些,不似耆卿直抒明白之風。至這開氅收襟句,倒更有些瀟灑出世姿態,可以留之。賢弟以為如何?”柳岸歎道:“不親筆不知其中之難。若改之,兄覺其可用否?”文清道:“賢弟應紅姑娘而作,自當問她,問我何用。”柳岸一時語塞。 文清又道:“那紅姑娘如何思想,愚兄不知,祗這第二闋,吾尚有一句不明其意。”柳岸道:“形同白話,能有何不明?”文清道:“這遺魂化木一句,不知出自何典?倒似你夢來那篇長賦風景。”柳岸一愣,方才苦笑一聲,道:“我怎將夢裡那柳郎君重影入來。”便抬手就著燈火燒了。文清亦是無奈,道:“你既承諾於人,如今日子將至,你又要如何交代?”柳岸想了想,道:“便祗能先將那闋平平之詞交於她看,她若收下倒也罷了,若是不收,以後我另補她兩闋便是。”文清卻皺眉道:“既是道曲之文,想必是娼家祭祀之用,你不拜仙佛,自可當凡間文字看待,她們卻是要倚之祈福佑身的。”柳岸道:“那依兄之意?”文清道:“若按我說,賢弟既然自覺這詞撰得無甚誠心,不若就當未曾寫過,自去賠那姑娘二闋便是。”柳岸聽了,道:“兄此話確是有理,也一道燒了罷。”便將這闋也送了火。 文清見柳岸有些頹喪模樣,慰道:“想那紅姑娘與你相熟,當知你不善仙家寶文,你與她又有二闋之約,想來不會怪罪於你。祗是賢弟既無心方外,今後莫要逞能,當拒則拒,免落失信之名。”柳岸歎道:“兄教訓得是。”文清道:“弟莫太過糾結心中,反更擾亂一顆文心。夜將深了,還是早些休息方好。”柳岸未答,同去後房歇了。 次日早,學生們陸續來到,文清亦要教書,柳岸便趕車走了。因作不出誥詞,自覺無面,本想回戲云臺,叫明月代己去到繥芳樓說與紅雙玨知道,令她自集一套曲子也罷。然又一想,自己未作得詞來已是失諾,若不親自登門致歉,豈不更是失禮,祗好腳不下車,徑直去了繥芳樓。 繥芳樓此時尚未開張,柳岸由後門進去,茶壺引著去了房中。紅雙玨見他到來,眉宇間不顯清明,反露歉意,已知他必是做不得那寶誥,便不提此事,祗請柳岸坐下,以青茶待之,道:“今日風涼,公子怎薄衣至此,切莫傷了身體,徒教妾心中掛懷。”柳岸聞言,愈發愧疚,過半晌才道:“姑娘先前所託之事,在下思索一番,想這讚詞寶誥之類,若依故律填之,自是最為穩妥,然耆卿素愛新聲,這舊制舊律,恐非他所好,求不得他來。若新制曲子,在下凡俗中人,實不知這仙家樂章有何制約,尤恐犯了忌諱,反得罪仙神。”繼而起身施禮道:“皆因小生自負,豪言不能之事,有愧姑娘所託,特來向姑娘請罪。姑娘若允,日後作一套曲賠給姑娘。”雙玨忙止住道:“公子說哪裡話。妄請公子動筆已是非分,公子便是不加理會也是應當的,何論有愧。公子要賠罪,此妾斷不敢受。”柳岸這才坐下,道:“君子一言九鼎,在下雖不敢自稱君子,亦不敢再有違諾之舉。祗這弔柳會,不知姑娘要如何安排?”雙玨道:“先前與公子提過的,青姐姐已作了集句,便以那歌唱一番亦可,公子不必掛懷。”言罷,去取了琵琶過來,道:“昨日心有所感,新制了半支曲子,未得收束,若公子得空,還請不吝賜教。”柳岸猶豫道:“失諾之身,豈敢久留。”雙玨道:“公子方來,便急著要走,可是妾有不周之處。”柳岸口雖婉拒,實不想去,聽雙玨如此說道,也就不再推辭,至夜方走,此不必多表。 說回昨日,那明月懶覺一睡至日上三竿,醒來不見主人,看了留信,自己弄飯吃過,便去湖邊釣魚玩耍,免那徐湘雲真要來時與他碰面。未想徐湘雲那日未曾來取本子,反來了個煞星老爺,姓梅名品,字子高,正是柳岸一個損友,自稱夢遺亭主,號臥花醉月品香主人,又號遊蝶戲芳客。此人可真個是梨園流連客,秦淮忘歸人,終日遊蕩於戲院青樓,私寓堂子。然日日聽戲尚不分花雅,夜夜笙歌仍不辯宮商,其語多淫邪,行盡放蕩,真真是紈绔草包一個。惟有一手狂草一手潑墨可稱奔妙,然亦是滿紙春光令人恥於觀視。所撰《雲雨圖》《風月印》種種,借梨園青樓諸美人之名,多寫意淫狹邪之事,刊刻方成即遭禁毀。 然這梅子高雖無甚德行可表,卻並非真正下作惡鄙之徒。其語雖淫邪,不吐侮言穢字;行似放蕩,絕不以勢逼人;遇難求之,亦是個散財童子;有苦相訴,何妨做解憂菩薩。若不是他有個實在氣煞旁人的毛病,真得比柳岸還招那些人兒的喜歡了。而柳岸對他更是又愛又恨,愛他敞亮胸膛,不飾粉墨衣冠,恨他任性胡為,喜以身邊人入他春宮,供他作嬉取樂。 這日子高外披一件銀鼠色素紗披風,裡面穿銀紅的錦繡衣裳,墜兩束串玉的香囊,搖擺而來。在戲云臺上尋不著柳岸明月,索性四處晃蕩,到了大夢湖邊,見明月正獨自享那太公之樂,便有心思要捉弄一番,轉身拈下一莖新竹,偷至身後,拿莖尖貼著明月耳後而下,去挑他頜下。明月滿心盯著魚鉤,哪曉得身後有狐狸暗哂,被那尖兒在脖間一抹,好似有風鬼調戲一般,嚇得明月大叫一聲,險些落入水中,被子高一把捉住,才不得跌下。明月心驚稍定,回頭便要罵人,卻見是梅品那不修德的,因他是大人家子,不敢罵他,祗能腹誹幾句,道:“怎的是梅二爺來了,見我家爺不在,就來欺負下人,待爺回來定報給他知。”梅子高笑道:“但報你爺知道,便是惱我,我自食一糕碎,便也消了。”明月聽言,登時語塞,因子高這話乃是有前情作保,便是因他曾撰一艷情曰《玉脂香》,此書有個原由,乃是一則筆記,出自一號寡合居士者筆,題曰《少道人安妓者》,記一事曰: 有妓恙,鴇惡其久,活埋之,即走,時有少道人至,聞有異,喚一壯夫,復開其棺,見一息存,診之,無可救,遂撫其首,誦經慰之,妓以為神,至夜安去。壯夫曰:妓穢,道者何污己身。道人曰:何污之有?壯夫曰:妓墮淫獄,自招此病,故穢也,道者何憫之。道人曰:汝可作嫖客。壯夫曰:有心修道,不敢作此行徑。道人曰:汝既非嫖客,何視伊以妓耶?壯夫遂執弟子禮。 文清於此有評曰:“似有賢弟風貌。”子高聞之,即撰得此《香》,寫一玉狐戀慕榆夫,某日遇娼家埋妓,因尸尚新,故附身尸上,假作嬌女曰柳娘,自投榆夫為妻,奈何未得寵愛,日數引路人來交,致尸漸朽不堪再用,乃換回原身,榆夫反更愛之,自甘肉奴,此後日夜索歡,雙成雲雨仙也。子高甚以此書艷事得意,拿來與柳岸觀瞧,惹得大怒,隨手抓起塊梅子糕來,就當他面摔了。那子高一見,非但不羞不惱,甚竟彎腰捏起一碎兒吞入口中,柳岸見狀,也就不好抬手打他,子高又將這書稿當面燒去,賠笑討饒,這事才算過了。故文清甚鄙此人,然因他家父名聲,不好當面斥責,祗不與他往來。明月惱他調笑家爺,又懼他身份,因此向來避他不及。柳岸到不惱他書中調笑,曾與明月道:“世間重名者眾,一字而已,無甚可惱。”反惱他將少道人行善事擅篡為風月淫蠹,損德傷行,然子高全不以為意,嬉筆依舊。 明月見他到來,柳岸又不在,祗得內心叫苦,卻還要裝作乖巧模樣,然柳岸向不教他管束,故他面上全藏不住心事,看在子高眼裡,好似一悶氣的銅壺,欲開不能,更添一分作弄的興致,便道:“你爺不在亦好,我走這一趟也有些乏了,正巧借你爺榻一睡。”說罷轉身大步朝柳岸廂房而去。明月見狀,也顧不得那釣竿,忙跟著回了房,便看他一下躺倒在柳岸榻上,靴亦不脫,明月氣急,又不敢輦,祗能上去伺候他脫靴,心裡卻已定下主意,待他走去,便要將這被褥燒了乾淨。 子高大仰於榻上,全無外客模樣,四體伸展仍不嫌足,還要喚明月來揉腿捶肩,見他不理,又叫備茶點酒席來吃,明月不應,便哎喲喲叫喚起來,說是腹餓難耐,就要死了。明月看他鬧得起勁,怕有人來瞧見生出甚事端來,又不愿叫他痛快,便冷言道:“今家爺不在,不曾備得吃食,酒是新封的,還喝不得,茶葉爺帶去訪友了,祗剩些碎末兒在麻袋裡,祗有些梅子糕,梅子酒,俱是剩的,二爺若覺吃得,奴這便去備來。”子高聽罷,大笑一聲道:“吃得吃得,我梅子高吃梅子糕飲梅子酒,三梅合抱,真雅緻之極也!快去取來爺吃!”明月暗啐一聲,出去到井邊狠跺了幾腳,才算發洩,把個茶點取了幾樣端於子高,也不敢走遠,祗在院中躲著。 子高也不急吃,自斟一杯,湊近了細品,到底是柳岸藏的,便一飲而盡。再看那梅子糕,有青的、紅的、黃的三種,上壓玉餟軒尚品五色梅印,青的是青梅口,紅的是楊梅口,黃的是酸梅餡兒。另還有白梅花水和麵製的白糕和蠟梅花冷醺出的金糕,此二種最是難得,故明月藏了私,不給拿出與那紈绔。然子高何等人也,這玉餟軒的五色梅糕每年就賣三屜,他梅家獨享一屜,明月欲要藏私,豈能瞞得過他。子高窗外看去,見明月在院中無所事事,正想再逗他一逗,便哼起首小曲兒來引他。明月在外聽見裡邊唱曲兒,自是好奇,便靠近來聽,祗聽裡面唱的是: 這位客官您聽我說,聽我把前事來說聞, 郎當年活過四十冬,我的妻年方二八春, 大清早郎我打獵去,留個妻守房在家門兒,嘞依兒呀兒喲。 鄰家有個風流的客,眼看上我那屋內的人兒, 撬開門扯她素白的裙,強把我夫妻的情來分,呀依兒呀兒喲。 郎的妻好個貞潔的人兒,鐵鍋蓋把龜孫的頭來悶…… 明月聽到此,忍不出笑出聲來,忙止住,又聽子高繼續哼道: 那龜孫氣急了要把兇來狠,可憐妻忙求那神仙開天恩, 祗恨王母娘做事兒她沒分寸,手一點把郎妻拽上了雲根,嘞依兒呀兒喲。 郎的妻雲上渡了昆侖,一路飛進了廣寒的門, 郎在地追得急忙慌地恨,妻在那桂堂裡來把心悶,呀依兒呀兒喲。 妻對鏡罵郎誤了回時辰,郎在房將妻的心來問, 妻言說後房那白兔你莫傷損,玉輪萬字便是牠今後的名兒,嘞依兒呀兒喲。 惹禍時你莫要將牠嗔,頑劣時你要將牠的性兒來忍, 嬌縱時你要將牠的心來順,那是妻留給郎你的身,呀依兒呀兒喲。 明月聽到此處,才知又被那沒修的戲弄,罵道:“好個梅二爺,辱誰是兔子,吃人家的酒食還欺人家的奴,這回定要報家爺知道!”罵畢哭著跑出院去。梅子高見明月這般反應,亦覺得有些難堪,他因素覺那柳岸將書童寵似家兒,不甚管束他主僕的規矩,故想作弄一番,看他可否記得自家身份,未曾想作弄得過了,惹人哭走,覺今日恐無面再見柳岸,祗得長歎一聲,自個兒先回去了。 待第二日夜柳岸回來,尚不知情由,便挨了明月一頓怨懟,聽他又罵又哭,好半天才明白是那梅子高來過,將童兒好一番戲弄,心下也不免腹誹,祗得寬慰道:“兔子亦未必全是罵人的話,若不然天下屬兔的豈不都該自盡以全己身,況汝便是兔兒,也該是那蟾宮中的月兔下凡,何必與世間那凡兔作比。”若按平時,聽了這話,明月已反怒為笑了,祗今日全不領情,到底心下憋屈了一日一夜,愈思愈覺自己可憐冤枉,仍哭道:“奴伺候爺這麼些年,今日被那沒修的欺辱,爺自個兒快活不回家,回了還竟幫他說話,真枉費奴一片為爺操的心。”柳岸聽了,實說不出勸解的話,祗好耐著心兒受他出那頓氣,待明月鬧累至昏昏欲睡,才將他抱到榻上安眠,奈何褥子已被明月扔進灶裡燒卻,便從衣箱翻出秋衣給他蓋了,免受風寒。正要起身去書房歇息,卻見榻下落了冊《杯影集》,乃是錄歷代詠月詩的集子,似被人題過,隨手翻來,見末頁有幅新作的小畫,一見便知是子高筆墨,畫的是倚桌酣睡之明月,憨態可憐,惟生一對兔耳,不似凡人。柳岸見之亦甚覺可愛,心道:“到真似天上月兔化了人形下凡來。”又恐明月醒來見了要撕,將之偷藏入書箱,此是後話。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上一章
0
章节目录
上一章
【重寫中】《四海孤帆老人<燕京萬花樓遺事>》
孤帆自序
總引,風流故曲 尋花引夢
第一回,楊柳岸夢遊風流原 品花人夜撰評花譜
第二回,戲云臺才子製新圖 賀家班小旦獻絕藝
第三回,花朝節遊神慶春華 花神廟花主宴群芳
首引紅鸞記,風流子三拜紅鸞星
第四回,老槐蔭眾人說戲 香雪堂孤芳問琴
第五回,胭脂巷裡盡胭脂 戲云臺上皆戲云
第六回,楊柳岸文溪訪友 梅子高夢湖戲僕
戲云齋曲事
《出入曲》其一 忠烈記·易水調
《鶼鰈鍘》之 刑場重逢
懷雲齋舊藏
《珪集遺稿》
《白雲行客謠》
《枯葉集》
《天地遊仙錄》之 風月道人傳
《天地遊仙錄》之 緣山二夫人傳
夢遺亭春談
夢遺亭主《玉脂香》 第一回
《調笑集》其一
留言
加载中……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