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内容
原创
二创
补给站
站点导航
补给站
创作中心
活动中心
文澜德旧站
注册
登陆
现在与未来
爆米花
思青令人老
2024/12/31 23:03
大众
加载中……
预警: 1. 如你所见的合集名,乡村爱情故事,写的东西很土()啊最开始设定的源头还是小刀刀。 2. 设定于一切官方剧情发生之后很多年。原创人物有提及,跟产品感情无关。 3. 文内时间顺序上的章二(下一章)创作时间早于章一(也就是本篇),不作修改的打算,如果有bug见谅。 4. 首发LOF:体现了作者的思青之情 ------ 【一】粟谷花 夏风习习,骄阳似火。偏生天中又无半片云彩,晒得人苦闷。行人自然是不乐意在此时赶路的,但总有人不得不在此时赶路。正是此时,村中唯一一条称得上是路的土道间,走来了两个人。其中一个人背上背着个包袱,另一个人手上提着个布包,步伐几乎同一,却不显得焦急,仿佛完全不受毒辣日头的影响。 其中一个人突然开口道:“这市集十分有趣。年轻时,我们倒是不曾有赶过乡间早市。” 另一个人回答:“那时是与师兄入世游历,倒也不是真的做了农夫。” 这一对人起了个大早,趁着晨间还算清爽,赶着去有些远的大集凑了个热闹。可惜夏日酷暑难逃,两个人拎着东西往自家村落返回的时候,仍然是不得不在日头中走着。但他们自然比不上其他人狼狈。只因为这二人一人是江湖中销声匿迹多时的“剑魔”顾听雷,一人则是赫赫有名的龙吟派掌门赵思青。他几日前突然敲响了顾听雷居所的门,又直问能否一同住下,作为江湖中鼎鼎有名的大人物,这一出着实不按常理出牌。可顾听雷并未拒绝,谁让赵思青正是他同门的师兄。 虽然二人不复年轻,但一身功力扎实,在令普通人大汗淋漓的夏日里也不显狼狈。按理说,以他们的武功,绝不至于要费上许多功夫才能回村。但似乎是融于乡村生活久了,顾听雷已习惯如村民一般不靠轻功赶路;而赵思青性子淡然,自然也跟着安然缓步于乡间。顾听雷收留他的这几日,他与顾听雷一起照顾牲畜,看顾一方小田里的作物,对这些农家事务也兴致盎然。所以顾听雷总是疑他从龙吟“出逃”,是要逃了那些大小事务江湖纷争,好好休憩一段时日,是以十分享受乡间简朴务实的生活。 他们离村头还有些距离,路旁田中粟谷成熟,清香四溢,其间看得见三三两两收割的人。赵思青微微侧头,视线落在一排排被穗子压弯了腰的作物上,也不错过正劳作的村民,看得认真。 顾听雷也随之望去。他在村边山上停留两年有余,时不时也与村民打交道,请教些照顾作物牲畜的道理。到如今,不说精通农业,也看得出些门道。可巧天公作美,他一眼看出粟田长势喜人,今年冬天对于这些清贫的农民来说总该是不那么难捱。顾听雷一直在山上自给自足,因他本也不是农家出身,只种些容易养活的蔬果,粮食向来照顾村中人的生意。师兄突然过来,也不知呆到几时?他心里合计今年得多向村里人收些谷物备着,正想着,听见赵思青轻咦一声。 “怎么是个幼童在背着?” 顾听雷也看见了他说的那个孩子。他认出那是村口第一所旧屋里住着的林家人唯一的孩子,还是个姑娘。此刻她正背着一大筐摘下的粟谷,向着村中走去。竹筐显然是给大人使的,被她背着,遮住她整个身子,若不细看,只要以为是白日闹鬼,竹筐浮游半空了。这小童外表不过四、五岁,被大竹筐压得如同一只虾米,又好像一只蜗牛,艰辛地向前爬一般走去,滴落一地汗水。顾听雷和赵思青二人行得悠闲,又一直望着田地,快要赶上这小童才看见她。 顾听雷自知他面相天然显得严肃,不易招孩子亲近,总是主动离村里的孩子远些,但他更是绝对看不得小孩吃超越年纪的苦头。他纵身一跃,到小童身边拎起那筐子。赵思青并不落后,赶来帮着把小童从筐子里扒出来。小姑娘本是被压得喘不过气,突然身上一轻,感觉整个人几乎都已悬空,又突然被人轻轻拉扯几下,柔和落回地上,骤然愣住。顾听雷把筐子往旁边一放,影子遮住了小童,问她:“你爹娘上哪里去了,怎么由你背这些重物?” 女童仍有些呆滞,抬头看了看身侧的两个高大人影,又看了看已经落在地上的竹筐,好像终于弄清楚了情况,也认出抢了自己筐子的人是那个“住在旁边矮山头但有时候下来村里的大侠(们)”,面上露出一丝激动,但正面对上顾听雷,还是有些怯了,嗫嚅答道:“爹生病了,娘和爷爷忙不过来,翠儿,翠儿就是想帮忙……” 这便是穷乡僻壤中穷苦人家常有的不便了。若是家里没有壮劳力,天公再给多少好脸色,地里熟透的庄稼收不下来,又有什么意义。二人把翠儿和与她比起来大的吓人的筐子送回家中,翠儿连连道谢。回了家中小院,只见她把筐子翻倒,倒出一只只饱满的穗子,又立刻执着地拖着筐子向田里去了。顾听雷和赵思青目送她费劲地拖着竹筐走远,才带着背上手上从市集买来的东西,回了山上的土屋。只不过刚放下包袱,顾听雷便又要往外走。赵思青叫住他:“听雷稍等,我同你一起。” 虽然两人之前因着剑道的分歧有些龃龉,但在大义方面从未失过默契,心里都冒出了要伸出援手的心思。到底是赵思青想得更妥帖,从顾听雷简陋的小家里摸出了斗笠,又带了些水粮,这才去往翠儿家的田地,与林家大娘说明他们想出些力的来意。林家人又惊又喜,虽不想麻烦两位大人物,看着眼看收不完的田,却又实在没有拒绝的底气。 于是,几日内,丰收的粟田里多了两个不寻常的身影。顶级高手的武学身法用来收割,或许有些大材小用,所以眼见着饱满的穗子迅速填满了一个个竹筐。林家受了顾听雷和赵思青的好,总是有些过意不去,差遣翠儿跟着他们,想着时不时送些汗巾食水,哪想到根本没有机会。这一是因为顾听雷与赵思青绝不想翠儿受苦,二是因为他们也绝不想拿林家的食水。 实际上,对翠儿这般年幼的小童来说,她应该无法跟上这二人的节奏。粟谷对成人来说并不高大,可她这样的孩子在其中,就像是被淹没在一片绿叶的水塘里的小石子。别说在一旁伺候,怕是大部分时间连他们的影子都看不见……但是赵思青会等她。顾听雷风风火火扎进连片的粟田之前,对着翠儿交待道:“我师兄从来没下过地,你便负责教会他。”他说着,一只手拍了拍小姑娘的肩膀。翠儿的身子小幅度倾斜了一些,又摆回来,似乎忍住了下意识躲开的举动。 赵思青适时笑着应道:“的确,便要教我怎么做才好。”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真要这对师兄弟来决定的话,他们自然是不需要翠儿跟着,不如让小姑娘去做点孩子该做的:玩耍。可是生于这样的地界,也许做不是孩子该做的事,就是一种孩子该做的事。顾听雷一心想帮忙,赵思青一心不想林家夫妇心里太过歉疚,于是他们没有推辞林大娘派翠儿来帮忙的心意。小姑娘看这位刚来村里没多久的白头发大侠笑得温和,天生比黑头发那位亲切多了不知几倍,心里那一丝对于侍候不好的惶恐也忘了,细细讲起爹娘说过的农活要点。赵思青细细听了,一开始还显得生疏,只是摘到第三行,已经看着十分娴熟。摘到第五行时,顾听雷折了回来,放下几个满了的筐子。他悄悄打量赵思青一番,掩饰掉理应是多余的忧虑——他猜到师兄肯定学得极快,用不着他担心。这种只是需要不断重复的行为,比不上龙吟的精妙剑招耗费心神。只是不知为何还是会多虑。 顾听雷凑近赵思青耳语:“师兄与她一起往回运,我来收。” 赵思青淡淡一笑:“听雷现在如此不愿接近孩子?” “我看是她不愿接近我。”顾听雷摇头,转身拿了赵思青空着的筐子又要继续。不料赵思青突然拉住他的左臂。顾听雷回过头,手上立刻多了一个水囊。他师兄稳重地收回手,对他点头。 收割还在继续。顾听雷飞快地将一串串粟谷穗与粟秆分离,丢入地上的筐子里。动作间,腰上挂着的水囊咕噜晃动。他允许自己停了片刻,摸着水囊,在刺目的骄阳里沉思。其实他已经总是在夜晚沉思同一个问题:为什么赵思青来了?他不意外赵思青能找到他。顾听雷从不曾藏起自己的行迹,他只是不再做“剑魔”,也没有主动联络过门中任何人。定时寄给爱徒云星的“礼物”都隐去了姓名。也许是从小养成的惯性,顾听雷一直认为赵思青差不多能做到他想做的任何事,除了那次被他阻止的悄悄赴死。既然赵思青一定能找到他,那他便随时可以找来。但是为什么赵思青来了?他若是这么多年都没有找来,为什么现在偏偏来了? 他那日只是在家里喂鸡,忽然就有人敲门。他开了门,忽然赵思青就已经站在红砖搭起的院门外。顾听雷还不知说什么,外面的人忽然就表示想在这里住下。而顾听雷总不能不收留他。 那份在大义上的默契,似乎将手伸的太远。转眼赵思青住了快十日,他们谁都没有谈到师门,没有谈到朝野、谈到边关战事、谈到民生。顾听雷更是没问他想问的那句话,虽然那句话只有四个字:为什么来?也许答案只是因为赵思青想来。如果现在是师傅去世之前,顾听雷几乎可以肯定事情便是如此。可是赵思青已经是龙吟的掌门,这么多年都是。他需要肩负起流派的立场责任,看顾那么多门中弟子,还包括自己收养的云星逍遥,是以他早不是一个以自己为先的人。所以顾听雷以为也许答案更是赵思青需要来。 顾听雷解下水囊,灌了一口,视线上移定在没有一丝云彩的蓝天中。他需要什么,我的什么?有些问题不问出口便是无解,可是有些问题不一定能问出口。既然不想问出口,索性暂且不去想。世上总有一些问题得不到答案,总有一些事情得不到结果,他已经学会放下。身边的一株株粟无风自动,只因为小穗过于沉重,稳不住重心。顾听雷放好水囊,又切下几支穗子,将粟秆从顶上的沉重里解放。 顾听雷与赵思青的分工,看似拖慢了节奏,实质上效果极好,各方面都是。本来让人林家一家无比犯愁的收割,突然也不再是一种烦恼。第二日,他们二人与林家告别的时候,翠儿送到了山下,边挥手边说着:“赵大侠,顾大侠,明天见!” 顾听雷突然觉得有点别扭,他问赵思青:“你们都说了些什么?” 赵思青目送翠儿跑远,嘴角含笑,平静答道:“她年纪尚小,对务农却知之甚多。我真是学到许多。” “不是问这个。”顾听雷表情奇异,“她之前不知我叫什么,也未与我搭过话。” 赵思青笑而不语,先一步向着他们的住所走去。 如此这般,分工明确的收获又进行了两日,眼看顾听雷和赵思青的成果已经要与辛苦劳作数日的林家持平了。翠儿照样认真地参与着。只不过,五岁的孩子虽然还没有大到可以独立参与农忙,也早过了眼里只有吃喝的年纪。就像翠儿,她一边真诚地忧心地里的粟谷,另一边更是挂念着她的朋友们,以及她错过的朋友间的快乐。 这个村子位处北境,偏僻荒凉,气候不佳,只堪堪允许地里长出一些粮食。唯一让人看到希望的,也许正是村里的孩子们。与翠儿同龄的孩子不多,只有两三个。孩子们有一两天没在玩耍时看见翠儿,很快就有找过来的。他们刚好看见了和赵思青一起护送粟谷回家的翠儿…… 所以在晚上,再一次送走了两位大侠的翠儿,发现自己被一大群孩子围住。他们问:那是那个住在旁边山头的冷脸大侠吗?怎么还有一个白头发的?一个个问题被抛过来,翠儿带着几分慌乱几分骄傲,依着从赵思青那里听来的故事,努力应答。她当然知道自己的朋友、以及那些哥哥姐姐心里在想什么,因为在这次收获之前,她也一直偷偷向往着那个山上的陋居,那个看起来凶巴巴的大侠。可惜大侠不怎么与村里打交道,更不怎么与他们亲近。可赵大侠不一样,她有些欢喜地想。赵大侠还说,顾大侠也并不讨厌孩子,他甚至还收养过两个孤儿! 翠儿能听见众孩童惊讶抽气的声音。有几个大孩子不禁提议:既然两位大侠其实都是顶好的好人,那一定愿意和我们说说话。不顾翠儿的反对,孩子们立刻决定了两件事。一是看看能不能也去帮翠儿家的忙,二是一定要在哪天农忙后与大侠们道谢,大家一起。 道谢之事,按理说轮不到孩子。林大叔和林大娘早在合计要怎么感谢这对儿大善人。听说之前顾大侠帮了张家的忙,张大嫂送了条自家打的棉被。既不是孩子的事,那也完全不必看着两位恩人在农忙后被包围。翠儿很担心给赵大侠和顾大侠添麻烦。 然而,正因为翠儿很明白大家的好奇心,她没法真的阻止计划的进行。这天下午,他们三人照样在田里忙碌。顾听雷感觉自己的今日的汗似乎已经流干了,他从田里直起身,眯眼看向西边的斜阳。不久就要日落了。他心里计算着今日还能收多少,余光就看见一团白色穿过一丛丛绿意飘过来。 赵思青柔和地拨开一丛粟,带着翠儿抄近路走过来,准确地找到了顾听雷。他问:“今日到此为止可好?” 顾听雷稍稍挑眉:“怎么?” 赵思青也向西远望,说道:“今日晚霞似乎格外壮观。余下的也不多了。”他似乎是估算剩余的劳作量,环顾四周的田地,期间视线不经意地扫过翠儿的脸。顾听雷没有错过这个暗示,他不引人注意地观察翠儿的神情,发现小孩似乎心情不佳,不知是不是累了。他点点头,与他师兄达成一致,带着翠儿找了一处空地坐下,“欣赏落日”。即便如此,今日的夕阳的确值得一观。赵思青来了不久,还没在此地看见过这般壮丽景象。他与顾听雷紧挨着彼此席地而坐,翠儿坐在他的另一侧。两大一小三个人,一起沉默地望着西方,看见天际逐渐染上大块赤红耀金。 其实翠儿只是有些紧张即将要发生的事。她知道朋友们今日黄昏时要来“道谢”,等着他们出现的这段时间让她格外紧张。顾听雷却不知道小孩们的计划。他只在想,怎么有些熟悉?不知是想到了和尚且年幼的逍遥云游时并肩看风景的过去,还是想到了与师兄曾有过的亲密无间的时刻,正如此刻他们的衣袖正触碰重叠一般? 他还并没有完全走神,便敏锐地注意到田中、路口、树后……悄悄冒出来的小孩子,好像雨后春笋。翠儿也看见了,心情复杂地看着他们紧张地小步靠近,又在某个距离上停住了。虽然此时畏而怯步也没有意义,因为顾听雷已经完全明白了这些小童的意图。 似乎是意识到这一点,最终,由那几个大些的孩子带头,一群小童逐渐都壮着胆子靠了过来。顾听雷见自己与师兄被包围得水泄不通,已无退路,暗中好笑,面上还是波澜不惊。赵思青仍然从容不迫地安静休憩着。落日即将触着天地之交,带着无限金芒缓缓下沉。顾听雷观察赵思青对孩子们的反应之时,就看见他的脸庞沐浴在灿光里,一双眼瞳被照得通透,像是最为澄澈的两颗琥珀。赵思青正静谧地注视着白日的逝去。他当然应该注意得到孩子们的靠近,却好像毫无知觉一般。也许他在思考些什么心事,也许他只是单纯地为田野里农家的日暮深深着迷。人这一生,在壮丽的自然景色面前,总有几个失神的时刻,总会产生一些莫名的想法。这些莫名的想法却是十分珍贵的,因为也许这一辈子你都不会再有这样的想法。若是换了另一个时间地点,换了身旁的人,那便又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全新的感悟。有些时刻不能重来。 但顾听雷却正是在此时回顾另一样景色,让那时在脑海中重现。他在回顾过去的一个时刻,那时刻发生在远在此时夕阳之外的一个地方。那个地方没有这样的日落,没有这样郁郁葱葱的农田。那地方有的是寒风,是电闪雷鸣,是一汪大洋里盘旋了成百上千年的漩涡。那里没有壮观的白昼,却有极其清冷的良夜。他在如此磅礴的日暮里,模糊地回忆起了一个画面。他不记得那是什么时候,只知道他当时坐在赵思青身边,中间只隔了一坛万象皆春。崖上的岩石渗着阴湿的凉意,坐在石头上的人都不在乎。那时赵思青还是个普通人,普通在他还只是一个显得早熟的少年;普通在他只是龙吟的弟子,不是掌门;普通在他扎起的头发还是静夜一样的黑。那坛万象皆春还是赵思青输给他的,顾听雷回忆。那个时候他正在喝酒,赵思青正静谧地注视着夜晚的复苏,眼中像是有一汪深不见底的海。在月夜看见那样的眼睛,会不禁想要水中捞月,溺毙其中。所以顾听雷仰头畅饮时借着酒坛的遮掩悄悄瞄了他安静的师兄一眼,便别过头去。 顾听雷已经有很多年不曾在谪仙岛沐浴过月光,正是这样,也许有时是会想起的。正因如此,顾听雷心头涌起了一股冲动。他来不及阻止,脱口而出:“师兄……!” 他开了口,才发现他不知道那冲动到底是想催促一种怎样的表达,于是话语戛然而止。掉在土中,无声无息摔成金色的碎片。孩子们被呼喊吸引,不由自主地望向他,恰好看见了这位总是不苟言笑的大侠脸上稍纵即逝的情动。他们却不知道那是什么,也不知道能看得明白的人遗憾地没有看见,更不知道露出表情的人本身并不知情。 赵思青也侧过脸,偏向声音的源头。阴影淹过了琥珀色的瞳仁,让它们变回了稳重的深色。他眨了一次眼,仿佛大梦初醒,幡然醒悟,终于正眼去瞧靠拢的孩童,唇角不由得微微勾起。顾听雷皱眉。 皱眉也被孩子们看见了,并且被误会了。翠儿从一开始就不赞同打扰两位辛苦了一天的恩公,但此时情况演变成这样,她小小的心里对朋友的担忧占了上风,怕他们讨了顾大侠嫌弃。她双手交叉捏了捏,鼓起勇气站在了孩子们之前,说出这一群朋友的来意:“两位大侠……大家都知道你们在帮翠儿家的忙,想来看看你们!” 她不自觉咬了咬拇指,又急忙补充:“大家知道大侠们十分辛苦,我们很快就回家!” 这下孩子们也抓到了开口的机会,纷纷附和,学过的夸赞和感恩之词统统用了出来。顾听雷哪里看不出这群孩子其实是好奇他们师兄弟所代表的所谓的武功,所谓的江湖。不过,他在这里住了这么久,也没有哪个小调皮敢在村里堵他。今天这一出胡闹,完全是因为现在多了个赵思青。顾听雷已经压下刚刚那一丝莫名的情绪,沉住气等着看师兄怎么回应。 “承蒙各位小友关心。”赵思青温和地开口,“听雷与我现在并无要事,各位不如陪我们一起休息片刻。” 被围住的人开口应允,围过来的小童们自然放松了许多,窃喜着在四周找地方坐了下来,仍是把他们圈在中心,颇有听书或是看戏时的架势。一个大点儿的孩子开口:“我都看见了,你们收的比我爹和两个叔叔加在一起还快!” “你家的田是否收完?若这边完工,我们也可以去帮些忙。” “这,这不用!爹本来还说忙完我家田,要来帮林大叔家呢!”孩子脸一热,好在夕阳掩盖了他脸上的羞红。 有人开了个话头,小孩按捺不住天性,终于七嘴八舌起来,又是说自家人和田,又是说翠儿爹上个月还给他们做了好多草编的小玩意儿,还有人问两位大侠家里需不需要种田,种些什么。顾听雷一直不怎么说话,他也不想这群孩子好不容易放开些的手脚又缩回去,问题就由赵思青一一答了。不过他们二人都看出来这帮小孩一直顾左右而言他,谁也没好意思问出真正吸引他们前来的问题。 闲言碎语说了半天,眼看叽叽喳喳声变低,场子又要冷下来。翠儿和两个人亲近了几天,也敢在他们面前多放肆一些,大着胆子替朋友们问出来:“大侠们不用种田,学的武功能拿去做什么呢?是不是只要学了武功,就可以飞得好远,跳得好高,伸手就能捏死一只老虎,吼一声就能把村里的屋子都掀翻?” 刚刚最先开口的大孩子紧张地补充:“肯定是啊,卖货郎都这么说的!” 赵思青听了,忍俊不禁。顾听雷觉得小孩天真也罢,但这卖货郎真是十分荒唐,刚想开口否认,却感到身侧有一阵劲风袭来。他条件反射地扭身避开,却看见是赵思青执着一支折断的粟秆,结了不少粟粒的小穗夹着力道点在他刚刚在的位置。那支小穗生的不算太好,给一个小孩从秆的中段摘下舞着玩,刚刚一瞬被赵思青轻轻夺来就当作剑使。本来拿着它一摆一摆的孩子还在发愣,根本没反应过来手中已空。 赵思青出完一招,执穗垂手于身侧,从容地道:“龙吟赵思青,求教。” 这下顾听雷反而气笑了。他简短地喝道:“龙吟顾听雷!”边伸手扯了身边一株齐膝高的野草。两人就在这群孩子面前争斗起来。一时间雷光交错,龙吟阵阵。翠儿等一众小孩睁大了眼睛,又是激动又是惊讶,看得十分起劲,只是完全没能理解这两位大侠就在他们的包围中动手,既没伤着他们一分一毫,也没伤着旁边的田土作物,武学到底是已经到了何等高明的境界。 不知赵思青如何想,童言无忌,他便决定立刻在孩子们面前展示一番所谓“大侠”的武功。不知为何,顾听雷不只想将它当作一次表演。已经多久了?自从赵思青领悟了龙吟三训,他们就并未再比试过。上次他回岛,本来赵思青都已经答应与他再比一场,却因着镇压三绝剑种种没能完成。直到十几日前,赵思青不请自来,他们都已有数年不曾见面。他心里其实早已没了当年非要与师兄拼一个高下的执念,但此时既然又战在了一起,他也绝没有道理放水。 二人本都是使剑,可二人竟都已多年不曾使剑。此时一人用带穗的粟猛攻对方身上要穴,另一人挥着一株硕大的野草反击,飞快间过了十几招,场面却不显得滑稽。便是孩子,也感觉到二人之间紧张严肃的气氛,大气也不敢出,心里下意识忽略了大侠手上拿着并不是闪亮亮的刀枪棍棒,只是两棵草。 顾听雷也正聚精会神。赵思青的身形格外清晰地映在他的眼中,明明招式变幻极快,在他眼中却放慢了无数倍。他稍微有些惊讶于自己还能读懂师兄的每一个细微的手势,还记得随之而来应是什么招式。他看得见,赵思青似乎比前些年更白了些的发丝被暮光染成发亮的橘红色,一错步一扭身,飞散如同晚风中一捧芦花。师兄脸上的表情也是严肃的。原来没有人把这场比试当做哄孩子的做戏。他甚至在赵思青深邃的双瞳里看见身后的粟田扭曲着覆盖了褐色的天,而自己被浅色的雷光笼罩,在那对眸子里放大、再放大,像是向着海底沉去、再沉去。 在这之前,粟穗与野草轻碰,爆出一阵惊雷般的响声。孩子们小声抽气,不由得想起除夕时总有的震天响的爆竹。翠儿一口气还没抽到底,只见各退几步的两人又向着对方冲去,只是顾听雷似乎快了一些。她心里暗暗紧张,生怕看起来要老不少的赵大侠就这么败在顾大侠手上。赵思青简简单单执着小穗,像是年画上慈眉善目的老翁提着一根拂尘。粟秆抵挡得了一株野草吗?翠儿有时甚至掐都掐不断那些草哩。 终于还是有人忍不住叫了起来,引得其他小孩子也一起发出些动静。有看得心头热切,按捺不住莫名冲动的,也有因为两个人架势看起来凶猛,显得害怕的。在叫声中,赵思青简单几步,避开了顾听雷刺来的几记,最后一式草秆擦着他的胸膛而过,他似乎感到了透过他布衣的那一丝雷光。若是被雷电击中,感到麻痹是难免的。只是他明明有内力护体,不知为何,胸中心头却有些发痒。 这场比试虽是赵思青突兀挑起,可是真纠缠在一起时,却是顾听雷步步紧逼,赵思青看起来只是退让。见招拆招的精妙,对孩子们来说还是太过高深,难免让场外如翠儿一样的孩子看得有些揪心。不过,场上突然有变。为避过横刺而来的草枝,赵思青不得不略微侧身背对顾听雷,正是处于劣势之中,不料他的整个身子突然向后倒去,直直撞向顾听雷怀中。顾听雷还不及收势,就乍见赵思青倒来,下意识竟要上前去接他。但他又醒悟此时还在比试之中,生生压住前踏的步伐。 高手过招,往往争的只是一瞬间的破绽。顾听雷回神,却还是有些迟了,只来得及后撤半步。赵思青右臂极快地随着转身倒去的姿势划着弧线,结满了粟米的穗子直要在他咽喉处划过。顾听雷只得后仰,脚下更是发力,力求避过一击,却感觉手中一轻。再一看,原来赵思青取他咽喉只是虚晃,手臂画弧的半途中竟自然止住,改为向下,刚好击中了他手中的野草秆。 顾听雷不会那么轻易让自己的武器脱手,无论那是剑、镰刀、还是一支草。不过赵思青手里长势不太好的小穗也不只是一根小穗。翠儿没看明白。她以为那不过是宝顺随便摘来的一截秆子,她也玩过类似的。她这几天也扯过不知道多少的小穗,只是轻盈地落下,顾大侠手里的草就握不住了。她不知那一击有万钧之势,顾听雷站定,还感到手有些麻。 赵思青转过身,静静看着他。 大些的孩子已经反应过来,比试结束了,是赵大侠赢了!他们欢呼起来,簇拥过去。赵思青把那支粟还给那个叫宝顺的孩子,宝顺举着穗子也在空中挥了挥,似乎为此感到十分自豪。顾听雷站着没动,任由这群孩子挤入他和赵思青之间不大的空间。他不知道该如何反应,沉默一瞬,有一支粟穗却递到了他眼前。顾听雷看过去,看见翠儿也拿着一根和宝顺手上差不多的穗子,正递给自己。小姑娘不知为什么,没有第一时间凑过去她一直亲近的赵思青身边,反而是在旁边的田里又掰了一根粟秆拿了过来。 “顾大侠,这个……给你。”她似乎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这么做。顾听雷简单说:“多谢。”把它从小女孩手上接了过来,摸了摸她的头。翠儿的脸微微红了,但这次并没躲开。 “哇,快看啊,这些都熟了,能吃了!”宝顺突然叫起来。孩子们好奇的目光聚集在他手上。只见那一根本来有些干瘪的粟穗,现在却显得十分饱满,好像含苞的花朵终于绽放。赵思青在孩子中无奈一笑:“成了些米花……许是该叫粟谷花。” 他却不再管孩子们的惊喜和对那小小一根穗子上爆出来的米花的争抢试吃,轻巧绕了出来,走到顾听雷身边。翠儿眨着大大的眼睛抬头看他:“赵大侠,翠儿一直以为你要输了呢。好厉害!” 顾听雷也看着他,不知为何,他很想知道赵思青会如何回答这个问题。 赵思青似乎不太惊讶小姑娘会这么想。他微微笑着回答翠儿:“我没有赢。”然后他看向顾听雷,眸中竟然好像有一丝歉意。比试已然终了,赵思青站在顾听雷身前一步,却只感到心头那种痒意更甚,像是在催促着些什么。但赵思青毕竟仍只是站着,站定,站住与顾听雷对视。他已经从遥远的谪仙岛来了,但眼下他还是只能站在一步之遥处,站定。身边的翠儿倒还不能像刚刚替朋友解围一样撕破这层窗户纸,她太小了,她也不会明白“龙吟以情入剑”中的情为何意。不过本来就没有几人可以做到。 顾听雷突然觉得有些五味杂陈。他分辨不出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他知道赵思青在说什么,他在说他那一瞬间本不该有的迟疑;但顾听雷也知道自己在想什么,他在想自己被打落了武器,怎么就不再继续了。坠海之后,四方云游,他渐入无剑之境。手中没有武器又如何?在边境与外敌浴血拼杀的士卒,不会因为武器脱手就跪地等死。辽人虽然不能与赵思青相提并论(他胜过那群辽人千百倍),但是他师兄弟间的比试一直是严肃的;一场严肃的、旷日持久的战争。他起初极度在乎输赢,后来却看淡了,因为吟风崖上,赵思青没能做他想做的,顾听雷总算赢了一次。他感觉他看淡了,所以他以为他终于可以心无旁骛地专心于战事本身,而非输赢,可再次面对师兄,他怎么还是有些退却了、犹豫了。 他此时纠结之事的确并非输赢,但正因为并非执念于输赢,他更加烦恼。他早已不再去想这样的烦心事,自给自足于乡野间,心如止水。为什么赵思青非要来、非要留下? 他内心有股说不出的烦躁,偏偏在孩子面前还不好表露出来。心念一转,索性手上发功。只一瞬,顾听雷手上的穗子也炸开了一颗颗粟谷花。他把这样的穗子还给翠儿,说道:“明天还可以给你们炸。” 赵思青不动声色地接上话头:“听雷,回家吗?” 顾听雷摇头:“你先回去。”然后他转身,踏着草叶掠入了粟田深处,身影渐渐隐去。只有片刻也好,他并不想面对赵思青,于是像是之前很多次一样选择离开。 只是孩子聚过来的这一会儿,天边的金光逐渐浓成了烈焰般的红。赤红的夕色中,大片的绿野全部褪成了土褐色,赵思青看着顾听雷飘远,消失在火烧云照亮的田地里。赵思青这才很深地叹了一口气,又吸了一口气。最后他抬起手,袖口遮住了口鼻,轻轻咳嗽了几声。 翠儿也一直看着顾大侠潇洒离去。她有些摸不着头脑。为什么赵大侠说自己没有赢?为什么顾大侠不回家?为什么这次他们不一起回家?但翠儿也没空细问细想,因为旁边的玩伴们已经看见了她手上的米花。若她有这个时间,说不定还会加上一个天真的问题:赵大侠在咳嗽,是不是这几日太辛苦,像爹一样累出了病?但孩子们来势汹汹,容不得翠儿再想。她急忙像一只受惊的兔子一样跑跳闪躲,在奔跑的间隙捏了几颗米花塞入口中。粟谷花入口,小小的一颗颗,嚼都嚼不到,也尝不出什么味道,只觉得夏日晚风送来几丝清新的味道,而那米花和丰收的气息也差不多了…… 只是躲了一小会儿,翠儿“寡不敌众”,被包围住,与朋友们一起分享了这一点好玩大过好吃的零嘴。不过视线再从被瓜分殆尽的穗上移开的时候,她再看不见赵大侠。大家也总算都发现两位大侠全都不见踪影。 一直最有胆量开口的那个孩子突然以拳击掌叫道:“太精彩了,我要是也能学武就好了!” 他这话引来一片附和,顺着话头,孩子们津津有味的回顾了一番刚刚大侠比武的始末。只有宝顺在一边遗憾地嘟哝:“只有这么一点儿,根本不够吃。” 翠儿在他身边安慰道:“没关系,顾大侠说了,他们明天还能给我们炸!”
下一章
0
章节目录
下一章
三清游
三清游(Summary)
【三清游】两清
【三清游】思亲
乡村爱情
爆米花
炸鸡
留言
加载中……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