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内容
原创
二创
补给站
站点导航
补给站
创作中心
活动中心
文澜德旧站
注册
登陆
【白术/多托雷/愚人众】热寒
【白术/多托雷/愚人众】热寒
伊红美蓝
2025/02/08 21:13
大众
加载中……
今日似乎依然是不卜庐寻常的一天。就着清晨屋外团雀叽叽喳喳的小调,白术喝了点水,再同以往一样,泡上一壶清茶,摆上三碟点心,同不卜庐的药师阿桂、学徒七七、白蛇长生一起用过早饭,准备开门开诊。 “今天店门口又送了好多货品。”阿桂习惯性地将东西一一搬进屋内,“我看看,照例是蔬菜、稻米……嗯?这包香肠不像是璃月产的啊。” 白术过来看了看:“这是红肠,至冬国的特产。” “诶,外国人送的?好稀奇。”阿桂惊叹着,心里想,白术先生看诊总是为病人的经济状况着想,人们省了摩拉,常常会送些礼物表达感谢,而这一般是璃月内街坊邻里的习惯,外国的倒不怎么多见。 长生说:“璃月有繁荣的商港,白术有高超的医术,外国人来看病不算奇怪吧,而且我们确实也给不少来不卜庐的外国人看诊过。” “那倒也是。”阿桂继续把货品往屋内搬,“外国人的话,同我们不卜庐合作的行商有不少就是外国人,至冬的也有。” 搬完门口的东西,就正式到了不卜庐的问诊时间。阿桂照例把白术昨夜开好的药包扎了送去给各位老病患,七七待在后院做柔软体操,长生从白术脖子上溜走,见来看诊的人一个接一个,盘算着自己可以遛弯好些时候了,便去较平时稍远一点的地方转转。 “红豆,这瓶琉璃正气水是给你的,药效没有变,但尝起来是甜的。”白术说。 被母亲拉着来的璃月女孩听说药是甜的后,顿时喜笑颜开:“甜的!谢谢白术哥哥。” 送别这对母女,接下来的正好就是一名外国人,还是至冬的。 “白大夫。”至冬人高大威猛,生着雪国常见的白皮肤,眼底带着化不开的沉重忧郁,“我来璃月出差,不知道为什么,总是感觉心里有点慌,胸口闷闷的,偶尔感觉有点心痛……” 耐心听完至冬人的陈述后,白术问了几个问题,心里有底,便开出了个方子。 看到方子后,至冬人露出了迟疑的神色,喃喃自语道:“呃……这个……不是保健品吗——至冬的货架上是这么标的……不,没什么,谢谢白大夫,既然不卜庐的白日很热闹,夜间想必会安静许多吧。” 目送至冬人离去,白术若有所思。这时候长生回来了:“白术,我老远就闻到了一股血腥味了,发生什么事了。” “没什么。”白术依然带着和煦的微笑,“只是晚上大概会有客人,长生,我们可能要辛苦一下了。” 白日很快过去,夜幕降临,不卜庐合上了大门,里头还是亮堂的,烛火燃烧。长生则同往常一样盘在白术的脖子上,阿桂吃过晚餐就回家了。白术吩咐七七取些茶叶来,自己将茶泡好,置于木几上。 “这是翘英庄新采的茶叶,是璃月常见的待客之道,在下不才,可想不出像您那样新颖的预告函。”室内无人应答,白术顿了顿,接着说,“白天,那位至冬人的病情,用璃月医术的叫法,归属于胸痹。不算是疑难杂症,我开出的也是寻常方子——我记得有不少行商朋友把我这药方销往提瓦特各地,其中就有销往至冬国的,莫非,这药方在至冬出了什么问题?” 不卜庐大门紧闭,室内却刮过一阵冷风,烛火闪了闪,明灭之间,不卜庐内多了个人。 这个人没有白天那位至冬人魁梧,但鼻子极为灵敏的长生能闻得出来,这个人身上的血腥气比白天那股还重,之外还混杂着其他各式各样的味道,大多很刺鼻,但也混有少量长生熟悉的,自土里长出来的,药草的气息。 “这个问题,说大不大,说小也不算小。我这段时间正好能挤出一点空闲,就来拜访一下。”来人自然而然地坐下,端起茶盏抿了一小口,“确实是好茶。” 来者的上半张脸被面具覆盖,面具正中又有黑色的尖端刺向前下方,使面具形似一张鸟面,深蓝色的领巾上围绕着一圈金属质感的齿状纹样,白底大衣外翻的领边勾勒着尖锐的金属光泽,箍着的黑色臂环也有锋利的金属点缀,看得让长生萌生一种警觉,眼前的来客虽然举止端庄,但随时可以以这副优雅克制的模样将人切割得体无完肤。 一旁的七七歪起脑袋打量,僵尸女孩想,这个人,感觉……冷冷的,像七七一样,不喜欢热的东西。 白术温雅不减:“想必是要费些时间解决的问题了。在下白术,不卜庐的主人。这位是长生,这位是七七。” “你们可以称呼我为‘博士’,我是一名学者,也是至冬药品质量检验的最高负责人。” 白术问:“我的药远销外地也有一段时间了,之前也从未惊动过像您这样的一国要员,不知是何事给您带来了不便?” “至冬一直都有引进提瓦特各地的药物,不只是璃月。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没有门槛,流入的药物良莠不齐,哈,说难听点,真是什么乱七八糟的药都有,因此,我奉女皇的命令,为所有流入至冬市场的药物进行质量检验,并制定一套完备的药物检验流程与标准。” “所以你来璃月,做璃月药考察,然后完善你们的‘门槛’。”长生说。 “这套体系在很多年前就已经建好了,并经过数年的实践肯定了有效性。由于我的研究重心不在这里,所以在确定这套体系能离开我自行运作后,我就基本不再过问了,除非遇到重大事件——放心,现在的事情没这么重大,不然我也不会悠哉游哉地过来了。”观察到一人一蛇礼数的平和下隐微的从不安到松了口气的转折,博士的话语中不自觉染上了些许笑意,“商人会购买白先生的药,必然是肯定药在治病方面的有效性,但在我们按着那套流程检验时,有相当种类的药得出的实验结果竟是:无显著效果。” “啊?”长生的第一反应是不可能,但很快觉得冒然断定是对方的问题似乎也不妥。 “那些未通过检验的药……”白术等着对方的回答。 “按照既定的规则,自然无法被打上‘药’的标签进入至冬主流医药市场,但白先生声名在外,负责质检的人中有不少是不甘于这个结果的,所以最后,未通过的药将被归类为保健品——对它的要求没有对药这么严苛。” 这个嘛……长生晃了晃脑袋,对她来说,治病,调理是再正常不过了,但……她始终不知从何说起,对这位外国人——或者很多外国人——来说,药与保健似乎有着一条清晰的线,长生隐隐感觉,璃月的人们与这位外国人在医道上的认知有很大的不同,以至于怎样的开口都有可能招致双方的误解,看来这场谈话,即便持续整个晚上,也未必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了。 博士继续说道:“作为学者,当一场实验的结果与公众的普遍认知相悖,务必要慎重对待:是实验出了问题吗,如果不是,那结果与认知的相悖是如何形成的……我需要研究清楚。甚至于,至冬的那套药品检测,流程和标准,或许,该商量着调整一下了。”说到“商量”,博士微微加重了这两个字。 长生敏锐地察觉到了博士那点微小的情绪变化:“看来解决那个问题才会对你带来不便啊,即使这样也执意去做,嗯,这是外国医生独特的关怀吗?” 才刚说完,长生就发觉自己似乎失言了,博士没被面具遮住的下半张脸露出了十分明显的古怪神色,所幸他接下来的回答并没有为难人。 “我是一名学者,我研究疾病,但不救人。如果你们好奇我的举动——白术先生,你的药庐是自负盈亏的吧,倘若哪天不卜庐的经营归总务司管,你们或许就能理解了。” “你曾做过医生。” “是。” “为了‘人类的优化’,我将赋予你更多的权力与职责。” 至冬是一个要把自己武装成利刃的国家,追求国家的强大,则需要国民的强大,为此,公共的医疗卫生是重要的前提与保障之一。愚人众效忠于至冬的女皇,于是愚人众的第二席执行官也会回应这位一国之君的需求。 虽然,在经过慎重严密的思考后,第二席“博士”在望向冰神的目光中传达:女皇大人,您不应该仅根据我做过什么就断定我胜任什么,您这是在要求一个不仁之人对一个国家的国民生命健康负责。 但是,冰神冷酷锋利的目光投向他,像是在回答:你必须做到,你能够做到。 于是第二席将目光从自己的实验室分了些扳到整个至冬,这片愚人众直接根植的土地。 药品质量检测只是博士接下的这个大任务里众多小成果之一。更直观成果的是医院,各级的医院在冰雪环绕的城与镇中立起,它们根据自身的级别规模划定服务范围,大中套小,彼此相望。博士对自己说,这会更高效地收集整合患者的临床数据,这有利于他的实验。 但是啊,这些由至冬国家层面掏钱、建设、运营、维护的医院,是公家的,而一旦涉及公共资源,行政的管理不会坐视不理。 “普契涅拉,质疑我的知识和判断真的合适吗?”博士皮笑肉不笑地说,学者有学者的认知,他提出的方案产生于客观的临床科学研究。 “我的好同志,我当然不否认你的学识,更不会忽视客观存在的事实,” 身为政客,市长先生有从政者的考量,”但为了市民们的安心和信心,还有人手、预算,这条方案不得不有所保留了。” 第二席地位尊崇,但始终不可能将手伸得处处都够得着。这一点愚人众执行官第五席 “公鸡”普契涅拉十分清楚,双方的职能让他们在公众的医疗卫生上有所交集,也注定存在意见不合。不过坦白讲,普契涅拉并不抵制多托雷的参与,甚至可以说,很是欢迎。 毕竟就从最近六十年看,人口死亡率下降带来的经济收益起码都有上万亿呢。 “博士先生。”白术将话题拉了回来,“您是否介意为我们讲解一下,你们检测药物的原理呢?我们对这个领域了解不多,但也希望能为解决您的难题尽绵薄之力。” 夜深人静,不卜庐内的烛还在一点一点燃烧着。七七静静地坐在一边,听着白先生和那位异国人的对话。 听起来好复杂……记不住。很快,七七就神游到博士身上。这个人……也是僵尸吗……他有敕令吗?也要做柔软体操吗?一个人过来,遇到胡堂主该怎么办…… 白术整理整理思绪,大致明白了问题所在。 如何确定一种药的有效性?至冬选择使用一种随机对照试验。试验人员随机分成两组,一组服用要检测的药,叫实验组(干预组);一组服用安慰剂,叫对照组。安慰剂有严格的要求,它们应当是除了没有药效外都跟实验组的药没有区别。除了这点,为了试验的随机性,试验还有别的要求:受试者不知道自己是实验组还是对照组,试验者也不知道,能知道的只有试验的组织者。*璃月的药多直取自山川草木、自然之物,外形、气味、口感难以做到精确的把控——至少,没办法低成本地制作对应的安慰剂,受试者很容易察觉到自己是在实验组还是在对照组。一旦有了这份认知,相当于在药效这个本应是的唯一变量之外,多了人的主观变量。 “人的认知调动人的身体,所以,实验很难证明,究竟是药在起作用,还是人的心在作祟,亦或者是两种因素都有,这其中或许还诞生出其他没被察觉的混杂因素……总而言之,药效不好证明。”博士总结道。 白术说:“按照你们这种方式来,我貌似……” “白术先生。”不卜庐外突然响起了敲门声,竟是药师阿桂。 白术闻声望向门口,待他转过头想要说什么,发现博士已经没影了。白术很快反应过来,起身朝不卜庐门口走去。 阿桂一进门,开门见山地表明,有人生病,需要白术的帮助。 尽管见不到博士,白术可以确定博士还在注视着这一切,而这位不卜庐的主人只是对阿桂点点头,嘱咐好七七留在庐内,就和阿桂出门了。 在路上,阿桂向白术解释了具体情况:他一个朋友的远房亲戚身体一直不好,动不动鼻子出血,牙龈经常留着血痂——平时牙都不敢刷,听闻白术名声,前来求医。人是夜里随家属到的,想着不卜庐应当已经关门,就暂住在阿桂家里,原打算第二天再来,不料也许是来的路上耗费精力,人刚到家没多久情况就恶化了。 阿桂说:“那个人发高烧有些时日了,在其他地方也看过病,我听说了他们给方子:辛凉清解的、苦寒解毒的……都用过,我感觉应该都没有问题,但不知道为什么就是好不了。” 白术察觉到黑夜中的影子投来了视线。 他们来到阿桂的家里,见到了榻上的病人——一个二十来岁的面色苍白的年轻人。此时的璃月即将入夏,他却穿着冬季的衣服,裹着厚厚的棉被,上面还盖着一件棉大衣。整个人病恹恹的,没什么精神。 白术先让病人伸出手,年轻人蜷在被窝里慢慢把手伸出来,露在外的小臂能看到点点瘀点,白术摸了脉,问道:“要喝点水吗?” 年轻人觉得口干,就嗯了一声。 白术继续问:“那你想喝凉的,还是热的?” 病人犹豫了半天,答不上来。 白术见状,叫阿桂倒来半杯热水,半杯凉水,前者热气腾腾,很容易将两者区分开。 年轻人对着两杯水看了看,先把手伸向装凉水的杯子,慢慢地,碰到杯壁后立马缩了回去,转而去拿装热水的杯子,够着后又慢慢拿起来喝了一口,没有即刻咽,而是过了好一会儿才咽下去。** 长生微微昂起脑袋,相信此时白术已经有了结论。 回到不卜庐内,白术写下了他的药方:烈焰花花蕊3钱…… 阿桂看到纸上写的第一个药名就愣住了。 琉璃袋3钱、马尾3钱。**白术继续写,写完后交给阿桂:“这些就可以了。” 阿桂看了后,欲言又止,看周围只有白术、长生、七七和自己,才小声问:“白术先生,他还发高烧呢,为什么还要用热药?” 白术说:“他虽然发着高烧,却盖着厚厚的被子;心里觉得烦热,才会先去碰凉水,可在碰到凉水后却觉得冷,说明他表面发热,骨子里却是寒凉的,阴盛阳伏,所以用热药。” 阿桂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我想起来了,是有这么一种情况,多谢白术先生指点。”说完,阿桂抓了药,出门给人送去了。 阿桂走后,博士从不知什么地方出现了。 白术说:“刚刚博士先生也跟去看诊了吧。” 博士不置可否:“‘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这就是你的理论依据吧。” 白术微笑着点点头,长生则有些不敢置信地看着博士。 “为什么这样看着我,我要研究璃月的药,顺便看一点璃月本土的医学书籍不是很正常吗?”博士理所当然地回答,“这就是璃月的医治思维吗……不过用两杯水来辅助验证……很聪明,我喜欢这样的手段。” 长生问:“所以你看到那位病人时也是用差不多的方式诊断吗?” “不是。那个人的全血细胞少得可怜,这种情况下发烧,基本可以断定是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感染。” 白术说:“我对‘细胞’略有耳闻,这似乎不能只凭借肉眼看就能看出数量的多寡。” “一般情况下,当然不能。”博士指了指自己的面具,“但我对我的眼睛做了点小优化,于是对我来讲就不是问题了。就算没有,那个人鼻出血、牙龈出血、身上多紫癜,一副疲乏无力的样子,第一反应应当考虑血小板的问题,这时做一个血常规外周血检查,会看到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数量都减少了:血小板减少说明凝血困难,对应皮肤粘膜出血;红细胞减少说明贫血,对应乏力;白细胞减少说明免疫力下降,这样他发高烧多半就是因为感染。三种细胞数量都减少,这样的巧合可不多见,那么多半是人体的造血功能出了问题,这时只要再来个骨髓穿刺活检,病因锁定——在至冬是这样的。” 白术面露赞许:“当真是环环相扣。” 博士说:“当然。那么,白术先生,你应当清楚,那个人的病还没治完,只是治发烧的药,能治病,还救不了命。” 白术苦笑:“是啊。若要根治,我还需要再钻研一番,今晚注定是一个不眠之夜啊。” 博士看向窗外,还是黑夜,但已经是黎明前的黑夜了。 “在至冬,这种情况需要造血干细胞移植。但这里是璃月,走的是和至冬不同的路。不过,术业有专攻,我还是很期待你能给出一个良方——至冬的商人随时欢迎你——也希望结果不要太无趣。” “至冬即便是苦寒之地,也有其他国家所不能产出的药材。往后不卜庐的生意,还望多担待。” “即便不能被标记为‘药’,‘保健品’也不代表注定低人一等,不过是我目前对璃月的医药还未研究透彻,何况……啊,总之,还是那句话,至冬期待新的答案。我也就不打扰白术先生的工作了,告辞。” 博士离开了。 “白术,你怎么样?”长生焦急又担忧地问。 “咳咳……在那样一个人面前失态可不好,虽然只是又睡少了点——” “行啦行啦,趁现在还有时间,赶紧去眯一会儿。” 一沾上床,困意袭来,在进入梦乡的前一刻,白术依然在想:天行有常,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那个病会有办法治好的…… 我还是很期待你能给出一个良方…… 博士回忆着方才的对话,他没有明说的期许是,那种药不仅要有药效,最好还能廉价。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之?思物而物之,孰与理物而勿失之也?愿于物之所以生,孰与有物之所以成?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 “博士”和“富人”密切合作。执行官第九席负责愚人众的活动资金,而博士的研究花费甚多,却也有极大的商业潜能,因此他们达成协议,前者负责研发,后者负责变现。医疗领域则是其中的重头戏。 “冠状动脉支架?多亏‘博士’大人之前发明的这个呢,”潘塔罗涅彬彬有礼,语气中仍是压制不住的喜悦,“现在光是至冬市场的利润每年就超过两百亿摩拉了。” “那是当然。不过现在市面上流通的冠状动脉支架虽然能有效地减少二次心肌梗塞的风险,但六个月内仍然有10%至20%的概率再次梗塞。所以,” 多托雷将手中的文件一推,“新发明的带抗凝药的支架,能解决这个问题。” 潘塔罗涅笑意更深:“这会更加昂贵——” “——但仍然有人需要。”多托雷接过话头。 然而后来,行政干涉了医疗的昂贵。 “市民们在抱怨,认为看病的花费太多了。” “市长先生,这是客观经济规律。而且,我们培养医生、研发药物与医疗器械本就耗费巨大,不让市民们支付同等的报酬,显然不公平。”潘塔罗涅说。 多托雷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过问甚至亲临临床一线了,但至冬各地医院源源不断传来的各类信息他多少都有过目。很多人觉得看病太花摩拉,他看投入到医疗的摩拉数目也是触目惊心——一万九千亿!每年! 公鸡和富人闹到了女皇那里,丑角听闻也赶了过来,经过一番协调才作罢。但多托雷看得出来,至冬的君主和愚人众的首席统括官还是对普契涅拉的主张有所偏袒。 只是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对一件事心知肚明: 没有一个国家、单位、个人能够负担持续疯狂增长的医疗卫生费用,也没人有办法遏制医疗卫生费用的疯狂增长。 出了至冬宫,潘塔罗涅再也无法保持体面的姿态:“你们一个两个,净把摩拉当水花,自己却赚不出一个子来。就我一个人赚钱打拼,供着你们所有人!” “调动另外六个国家的资源有可能吗?”多托雷说。 “就算把北国银行开到各国的大动脉上吸血都不够你们花的。” 至冬的獠牙应当咬向高天与深渊,在此之前,至冬不能倒。 而且—— 多托雷的视线穿过夜空中翻飞的雪花,直至看不清的远方。 除了愚人众,除了至冬,还有哪方势力能为他提供这么好的研究环境呢? 察觉到自己的失态,潘塔罗涅立马恢复了往日温和有礼的模样:“很遗憾呢,多托雷,我又要多想想赚钱的法子了——要不你的实验经费先放放?” 没过多久,多托雷就见识到了,何谓“车到山前必有路”,方法总比困难多。 “潘塔罗涅老爷,”一名商人拜访了第九席,希望寻求合作,“倘若疾病的治疗无法带来利润,那为何不一开始就让疾病无法诞生呢?” 那名商人从事的是保险业。 这世上总有各种各样的事情在发生,有些事情发生的概率很小,而一旦发生,对当事人的损失又十分严重,为了保障人们在这些小概率的事情发生之时能承受住损失,保险业出现了。有可能遇到坏事并遭受重大损失的人,事先依照合同缴纳一定的费用(一般远小于发生损失对应的费用),在合同约定的时间内,如果没有产生那些坏事带来的损失,保险公司是不退费用的;如果发生了,保险公司则会赔付这些损失(往往超过签定合同时缴纳的费用)。在公共卫生领域,同样有很多可能造成重大损失的风险事件,为了减少这些事件对个体的影响,保险业可以介入公共卫生,其优势主要有两点:第一,面对一些少见的情况,行政不便制定政策的,适合保险业参与;第二,“政”的资金运作往往采用预算的方式,在政策调整和资金使用方面经常是滞后的,相对而言,保险业更灵活,能更加及时地解决问题。 “你们希望我预防疾病,或者抑制疾病的恶化,当投保人的患病率降低、就诊率降低、医疗费用降低,你们就能减少理赔金额了。”多托雷听完潘塔罗涅与保险商人的介绍,如是总结。 潘塔罗涅说:“这听上去是个不错的提议,对吗?我们计划从投保人缴纳的费用里抽取一部分用于疾病的预防,当合同期内投保人没有患病,剩下的费用将归我们所有。但我们需要确认,我们最少要从费用中抽取多少才能防止投保人患病。” 多托雷将手中的资料翻了又翻,头脑内更是掀起一场飓风。余下的两人谨慎又满怀期望地看着他,商人们在期待学者给出没有浮夸的、最朴实的答案。 “能做到。”这是经过长久沉默后多托雷说的第一句话。 商人们瞪大眼睛,身体微微前倾。 至冬国的博士大人指了指资料上印着的一长串数字——投保人缴纳的费用:“存在有预防疾病的方式,也存在有防止疾病恶化的方式,它们花费的成本与这相比,九牛一毛。” *这种随机对照试验有一个更常见的称呼:双盲。受限于小说篇幅和笔者学识,文中所述较为浅显。 **该事件改编自郝万山《伤寒论》讲座中提及的真实案例,本文为了迎合《原神》世界观,在药方上做出替换,案例中的原药方为:炮附子10克、干姜10克、红参10克、甘草6克。 ***摘自《伤寒论》 ****摘自荀子《天论》,其中最经典的一句就是“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本文选取的两段文字的译文为“大自然运行变化有一定的常规。用正确的治理措施适应大自然的规律,事情就办得好;用错误的治理措施对待大自然的规律,事情就会办糟。”和“与其尊崇天而思慕它,哪里比得上把天当作物一样蓄养起来而控制着它呢?与其顺从天而赞美它,哪里比得上控制自然的变化规律而利用它呢?与其盼望、等待天时,哪里比得上适应天时而役使它呢?与其依顺万物的自然繁殖而求它增多,哪里比得上施展人的才能而使它按着人的需要有所变化呢?与其思慕万物而使它成为能供自己使用的物,哪里比得上管理好万物而不失掉它呢?与其希望于万物能自然生长出来,哪里比得上掌握万物的生长规律呢?所以放弃人的努力而只是寄希望于天,那就不能理解万物的本性,也就不能去利用它了”。(译文来自网络) 笔者碎碎念: 文章是在白术出了角色故事,我还没做传说任务时构思的,虽然现在看来可以写的内容还可以更多,但我精力和能力有限(真的一滴不剩了瘫)。总感觉我并没有把白术的温柔、私心与无私很好地表达出来,有点遗憾。中医与西医的异同也是一个很有趣的点,是值得以谦逊的态度去细细了解的,但同样可惜,依然由于笔者学识不佳,写得很浅显,提不出什么真知灼见。 至于多托雷和至冬医疗的关系,这是笔者很早就有的想法。“贤医”“恶医”始终围绕着“医”,恰逢笔者正在了解学习与“医”有关的事,所以有不少想象空间(未来也许还会有“为了给学习添点乐趣而选择挑些知识点串成故事”的做法,人菜,但是瘾大)。文中,多托雷和至冬面临的“转治疗为预防”归属于医学模式中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这放在三次元也是新诞生的,目前还在不断摸索的模式(医学模式的演变过程按时间发展顺序依次是:神灵主义的医学模式——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机械论的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虽然根据《原神》原作目前透露的信息,多托雷的理论尚且属于“机械论的医学模式”,也不清楚多托雷在百年的实践中思想是否有改变,但笔者承认,让主张“机械飞升”的他去考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这种既要自然科学又要人文关怀的东西属实为难他了hhh(无良笑)。而且,顾名思义,“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不仅关注生理层面的没有疾病,还要兼顾心理的健康与社会关系的融洽,如果真要用这种模式看待人的健康,咱们完全可以对多托雷发表如此暴论:你才是这段医疗关系中最大的病人。 在简写至冬的公共卫生时,多托雷代表的“医”、普契涅拉代表的“政”、潘塔罗涅代表的“财”,写三个人的互动真的挺乐,给人的感觉就是愚人众执行官各有野心,但他们之间本身就有一种制衡,这使他们的野心之火熊熊燃烧却没有将至冬消耗殆尽,至冬也不为此失了提瓦特强国之实。 那么,最后,读者们,倘若你们看到这里时,时间充裕,且心有所想,不妨在评论区或私信说出来吧。对一个表达者来说,即便畏惧着祸从口出,担忧着表达不被认可,交流的渴望始终都在。
2
章节目录
默认卷集
【白术/多托雷/愚人众】热寒
留言
加载中……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