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内容
原创
二创
补给站
站点导航
补给站
创作中心
活动中心
文澜德旧站
注册
登陆
【宽辛】九万字
十一
桃花青团
2024/12/24 10:21
大众
加载中……
祝我自己生日快乐。BGM:Dear Jane 《不许你注定一人》 30 元仲辛做了一个梦。 梦里王宽离开秘阁之后参加了当年的秋闱,之后连中三元,入朝为官,娶了户部尚书家的千金。娶亲当日,那人大红喜袍骑马游街,与他对面不相识。形同陌路也不过如此。 梦境太过真实,以至于元仲辛直接被吓醒了。他睁开眼后第一个念头便是问自己,现在还有机会挽回一切吗?可转念一想,王宽是何等样人?他说出口的话从没有反悔过的,就算是当初被他父亲胁迫,明知有违本心,可还是写下了休书。如今他既答应他父亲离开秘阁,那便是没有转圜的余地了。 元仲辛摸了摸身侧空空如也的半张榻,心底也空落落的。他叹了口气,自忖道:元仲辛,你既已得到你想要的,还有什么可不满足的?当初不曾想过王宽会入秘阁,如今也不必惦记他何时离开。罢了,元仲辛苦笑了一下,想要坐起身来,这才发觉浑身酸痛。 好吧,这一点可能超出了他的预期。 他依稀记得昨晚一夜缠绵之后,王宽还抱着他去清理了一番,直到天亮才堪堪睡下,脸颊不禁热了起来。 还没等他回过神,王宽就推开门走了进来。四目相对,房间里静了一瞬。元仲辛见王宽一副神清气爽的样子,一股莫名其妙的好胜心油然而生,挣扎着从榻上跳下站起身来。 王宽下意识地伸手想要扶住他,却又想到了什么,把手收了回去。 王宽本是知他性子不愿落了下乘,恐扶他一把落了他面子。可这落在元仲辛眼里,就有了另一番解读。 好你个没良心的,人还没走呢茶就凉了? 元仲辛瞪了王宽一眼,又看见他脖子上的链子,一时气不顺道:“狼牙还我。” 王宽皱了皱眉,心说昨晚上还好好的今天怎么就变卦了?又将昨日他回七斋之后发生的事情前因后果快速串联了一遍,心中顿时有了谱,问道:“昨日小景跟你说了什么?” 元仲辛一愣,问这个干吗?但还是顺着王宽的话道:“她说你和赵简去述职,还说……” “还说什么?” “你答应了你爹,要离开秘阁,参加秋闱。”元仲辛咬咬牙,还是把这不愿面对的事实说了出来。 “只有这些?”王宽挑眉。 “那不然呢?你别岔开话题,狼牙还我!” 王宽偏过头以拳掩唇遮住笑意:“元仲辛,你中了赵简的计。” 元仲辛登时如被踩了尾巴的猫:“我?中了赵简的计?你倒说说她是如何算计我的?” 王宽笑意不减:“我的确答应了我爹,此次不论事成与否,都会离开秘阁。可我没说不会回来啊?” “好你个王宽,连你爹都骗?”元仲辛不可置信地瞪大了眼睛,旋即眼珠一转又道,“王公子怕不是要说,离开了再回来,不算骗人?” “知我者,元仲辛也。”王宽低眉瞧着元仲辛,目光里满是缱绻,直把元仲辛瞧得偏过头去,方才好整以暇解释道,“赵简之前已经说动了吕太尉为我们做举荐,昨日又以李代桃僵的辽人密探以及我拿到的名单向官家请功。敕封的圣旨今日便会到达秘阁。自此之后,吕太尉功成身退,赵简将执掌秘阁。” 元仲辛表示理解地点点头:“陆观年一事之后,官家需要一个自己人来执掌秘阁,没有比赵简这个郡主身份更合适的了。那你呢?” “我自然是回家备考,参加秋闱,”眼见着小狐狸又要恼,王宽赶紧补充道,“官家已经授意开春殿试之后将会任命我为秘阁副掌院。” “王公子就这么自信能一路考到殿试?”元仲辛心底松了口气,立马调笑起王宽来。 “若是考不上,一样可以收拾包袱回家。到时我就求赵简收留我,来秘阁打杂。”王宽一板一眼地回答道。 “嘁,我才不信你考不上。”在这一点上,元仲辛比王宽自己还有信心,“但你爹那里……” “我虽应我爹要求参加科举,但官家亲自任命我入秘阁,他亦无可奈何。从现在到明年春闱和殿试还有大半年。赵简会利用这段时间稳固和发展秘阁势力。到那时,秘阁也不是他能轻易撼动的了。”王宽虽未入仕,对朝堂之事却了如指掌,“新政失败后,我爹作为旧制一党在朝中势力已如日中天。我与我爹立场相对,官家也乐见其成。承蒙圣恩,也算是了了吾心所愿。”王宽说“吾心所愿”四个字的时候,点漆般的双目凝视着元仲辛,眼底有无限深情。 元仲辛想起当日他勾住王宽后颈状似随意实则忐忑地问王宽这前程似锦的怎么也入了秘阁。那时王宽看向他的眼神与今日如出一辙,只是收敛了许多——难怪他什么也看不出来。 元仲辛心中暗忖,这可怨不得我,什么愧疚什么负罪感,不存在的。但王宽短短几句话给他的认知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觉得此情此景与方才梦境相比简直太不真实。 “所以你还会回来?” 王宽存心调侃他:“有人说要和我共度一生纠缠一世,我怎舍得走?” 元仲辛听见王宽如此说,脸颊红了红,想起昨夜的意乱情迷,暗骂自己一时冲动着了赵简的道,如今却是没有后悔药可以吃了。他一双桃花眼四处乱看,嘴硬道:“谁说是你了?我说你名字了吗王宽你脸皮怎么这么厚啊?” 王宽微微一笑,执起元仲辛的左手,那里有一道细长的伤疤,是为他而留的。元仲辛刚要挣脱,一抬眸却落入王宽那深邃透亮的眼波里,一时忘了要做什么,只听王宽开口:“英布庙前,你不愿伤我分毫,就割伤自己的手。元仲辛,我还没问过你,你疼不疼?” 元仲辛刚要说话,王宽又接着道:“太尉府里,你身背一条人命,却还要来用自己换我。我当时就想问你,你傻不傻?” 元仲辛双目含嗔瞪他一眼,王宽眼中却带着温柔的笑意:“邠州地牢里,我让你快走,你明知是陷阱却说‘要活一起活’。那个时候,你怕不怕? “昨日你以为我死了,拼了命的要徒手挖开废墟。若我真死了,你悔不悔?” “元仲辛,你说过的,你心里有我。”王宽说到这里,语气里竟难得地带了些委屈,“不是我,难道还能有别人?” 曾以为不过是短暂的一段缘分,没想到回头看来竟已共同经历了这么多风风雨雨,直至昨夜将人拥入怀中,王宽才终于确信这一切不是他在自作多情。他余生也不必守着这些回忆苟延残喘。他们会一起创造更多刻骨铭心的回忆。 王宽见元仲辛怔怔不语,又郑重道:“你的答案,我全都知晓。我只是想让你知道,换成是我,也是同样。” 王宽指尖无意识地在那条细长如掌纹的疤痕上摩挲,勾得元仲辛心痒痒的。而那连珠串一般的话仿佛种子落在他心上,瞬间便发了芽,长出藤蔓,将他攀住,令他一呼一吸都被牵动着。他做人做事,向来算计周全,唯独在这人面前,惯常豁出自己去。可原来他所有的奋不顾身,王宽无有一样不看在眼里,不仅看在眼里,还长长久久地放在了心上。忽然之间他就释然了,就算是被赵简用了激将法,但他明白自己对昨夜所做所言,并无后悔。 过去他没能察觉的心意,如今已被捧在他面前。他曾开玩笑地问王宽:“感动吗?想哭吗?”如今感动想哭的人,却是自己。他吸了吸鼻子,看向王宽:“只是这秘阁进来容易出去难。官家既要任命你为副掌院,你这仕途,便与常人不同,或许就要一直困于此间了。” 王宽知元仲辛一向聪明,只要他愿意想明白的事就没有能糊弄过去的,是以自己虽没有主动说起,如今被他点出其中利害也不意外。王宽淡淡一笑:“正所谓君子不器,留在秘阁一样可以造福百姓,仕途于我不过浮云耳。”如今他与元仲辛已然身心合一,任前路再多风雨,也无忧无惧。他向元仲辛摊开左手掌心,那里躺着一枚雕工精美的玉佩:“狼牙我可以留下吗?你若愿意,就收下我娘留给我的这块玉佩……” 元仲辛见他看着玉佩的神色有些黯然,知他想起亡母,心中伤怀,不由急道:“我收下便是,你别难过。”说罢伸手去取那块晶莹剔透的玉佩,却冷不丁被人连同玉佩和手一起包裹在掌中,一转一扣,顿成十指交缠,将那玉佩合在双掌之中。 一吻落下的时候,元仲辛情不自禁地闭上了眼睛。那温软的触觉比昨夜更令人沉醉。他不必再倾尽全力记取眼前之人的容颜,因为他知道,这人从头到脚都是他元仲辛的了!他还有此后余生可以将他的意中人一遍又一遍地刻进身体里,刻在心尖上。 而他的余生,已经开始了。 31 七斋五个人挤在裴景租来的小破马车里徐徐往城外去。韦原坐在正中,赵简裴景坐在一侧,元仲辛与王宽坐另一侧。 与辽使团的商谈顺利结束,耶律宗光与萧宁宁一行人也要回辽国了。按照约定,赵简会一路护送同昌郡主,所以大家一起出来送行。 赵简眼见元仲辛坐没坐相地靠在王宽身上,不安分地动来动去。而后者正襟危坐,手里正拿着一卷书。以赵简卓绝的观察力,她早就发现这人半天也没翻过一页。 赵简不禁腹诽道,王宽啊王宽,你也有今天。 身边的裴景担心地攥住她的衣袖:“赵姐姐,这次的任务会有危险吗?”裴景想问自己能不能跟着去,哪怕自己不会武功,起码也能照顾她饮食起居。但她不想给赵简添乱,生生忍住了。 赵简却不知她内心纠结,只朝她露出一个宠溺的笑容安慰道:“小景你放心,这比咱们之前查案子容易多了。我会早去早回的。”说罢转向对面,伸手扒拉下王宽手上的书:“帮我好好照顾小景啊!” 王宽还没开口,元仲辛已经抢着道:“这个自然。小景也是我们的伙伴,掌院不用担心。” 他故意把掌院两个字咬得很重,赵简知道他是故意调侃自己,也不甘示弱:“要是小景少了一根头发,我回来就扒了你的皮!” “哎呀好可怕,掌院要杀人了。”元仲辛蹭地坐起身来抱住王宽的胳膊夸张地道,“副掌院你可得罩着小的啊!” 王宽无奈地看着他不答话。元仲辛却瞬间读出了他眼神里的潜台词:演,接着演。动物本能让他脊背生出凉意,似是想到了什么,立刻消停下来。 “还是你能治他。”赵简感叹一声,想起自己与他们初初相识的那个春天,真是想不到今天会是这般情形。 “适可而止啊!你们是不是当我瞎啊!”韦原终于受不了,从车厢里爬了出去,和薛映并排坐在了赶车位上,说是要透透气,惹得大家都笑了。 六人到达目的地后又等了一会儿,辽国使团的队伍才姗姗来迟。韦原与耶律宗光见面,少不了又是一阵寒暄。萧宁宁从马车上下来,看见赵简时眼睛一亮,走上前见了礼:“赵姐姐果然信守承诺,这一路有赵姐姐在,宁宁就放心了。” 赵简维持着抱剑的姿势没动,冷冷地看着她:“在我面前你用不着这么装模作样。” 如今赵简已是掌院,肩上担子更重,此次护送亦有重任在身——萧太后在与辽帝的角逐里屈居下风已有十年,耶律宗真难免放松了警惕,竟让萧太后的手伸到了大宋。秘阁欲助太后还朝,乃是让他们重新成为彼此的焦点,大宋亦可从中渔利,得休养生息之机。 只是这样一来,害王宽差点遇险的账就没法明着跟萧宁宁算了。可动了她七斋的人,她难不成还要给人家什么好脸色? 萧宁宁却毫不介意:“赵姐姐何必如此,宁宁在赵姐姐面前从没有装模作样。这一路上好山好水,宁宁还盼着能和赵姐姐把臂同游呢。” 赵简下意识回头看了一眼裴景,却没料到这团子一样的可人儿已经炸成了河豚,气鼓鼓地插着腰皱着眉瞪着萧宁宁不说话。赵简不由心头一暖,走上前去一把搂住裴景在怀里抱了抱。 “赵姐姐,等你平安归来,我给你做好多好多好吃的。”裴景语带哽咽,但她不想让赵简担心,强忍着没有哭出来。 赵简闻言,轻轻抚了抚她的额发道:“好,等我回来。” 那边薛映已经挥手示意赵简行李都放好了,萧宁宁却突然道:“元大哥,可否借一步说话?” 这话一出,现场顿时静了静。元仲辛偷偷抬眼看王宽,见他也朝自己看过来,不着痕迹轻点了下头,心下有了底,走到离萧宁宁还有五尺远的时候停了下来:“有什么话就在这儿说吧。” 萧宁宁朝元仲辛靠近了一步,见他又要往后退,方才停住,压低了声音道:“元大哥真的不愿随我回大辽么?” 元仲辛哂笑道:“郡主,多说无益,你们还是早点启程吧。” 萧宁宁锲而不舍:“如今大宋朝堂暗流涌动,赵姐姐刚刚执掌秘阁地位不稳,况且元家人也未必不会找你麻烦。你在宋,又能安稳到几时?” 元仲辛心中大惊。之前萧宁宁的消息尚未至如此灵通,这才数日不见,她竟已知道赵简执掌秘阁之事。究竟发生了什么?他立刻意识到大宋朝堂如今怕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但面上却没有露出一丝破绽,也不接萧宁宁的话,只开口缓缓道:“我向来知这世道不公,也明了身处庙堂如履薄冰,但我从来都不是一个人。”他回身看向不远处,那里有七斋的伙伴们,还有那个许了他一生一世的人。 那个人说“我和你一起”的时候,便注定了他此生不再孑然一身。 32 “你怎么不问问我她都说了什么?”一听这语气就知道元仲辛在没话找话,王宽于是顺着他的话道:“那她都跟你说了什么?” “你这人真没意思!”元仲辛“嘁”了一声扭过头去。 “之前赵简也这么说。”王宽慢悠悠地道。 “她还说什么了?”元仲辛莫名有些紧张,一时忘了呼吸。 “她还说,也就你受得了我。”王宽朝他眨了眨眼。 “……” 元仲辛觉得自己又被王宽耍了,但这话又确实受用得很。他整个人放松下来得意地一笑:“那是当然。”话音刚落却冷不防被王宽捉住了手。十指相扣的一刻,元仲辛觉得自己大概这辈子都逃不开了,但转念一想,赚了一个王宽,他也不亏。 “喂你们两个有完没完啊,快点上车,一会儿该下雨了!”韦原从马车里探出身子咆哮道——他就是再好脾气这两天也被这两人无时无刻不闪瞎人的行为弄得非常暴躁。一旁的薛映早就把发带拉下来蒙住了眼睛靠在车厢上休息——眼不见为净。 像是为了印证韦原的话,一道闪电骤然划过,伴着滚滚而来的雷鸣,方才还晴空万里的蓝天瞬间暗了下来。 两人相视一笑,并肩朝马车走去。 尾声 宋仁宗庆历中,开宝寺灵感塔毁,乃于上方院建铁色琉璃塔,八角十三层,高三百六十尺,俗称铁塔。 ——明·李濂《汴京遗迹志》 历史记载往往寥寥数笔。那背后的惊心动魄、曲折离奇,不过是往事如烟,散于风中。唯有昭昭日月,见证了一群人,虽百折而心不易,万难而志不移。 -完- 后记: 因为不想用“我心悦你”而绞尽脑汁想表白的我,第十章真的是我第一次写表白啊!二稿写第十一章的时候觉得应该给宽宽也加一段,不然元元亏大了!于是脑细胞又死了一遍…… 先说回第十章。从写下第一个字开始一直支撑我写完整个故事的初衷就是很想写第十章。年纪大了突然对419兴趣浓厚,这个想法很危险!元元心里想的是哪怕只有一夜,留个念想,也算不枉此生(这一点倒是和小桃子的《猎》不谋而合了……再一次)。我写他唯独在王宽面前惯常豁出自己,在这件事上,也是如此。但对于王宽来说,元仲辛不为自己考虑的,他永远都会想到,而且会想得周全。所以即便事出突然,却和他前后忙里忙外的准备并不冲突,故而,他才会顺了元仲辛的意。按常理,元仲辛醒来之后应该能想到,如果王宽要抛弃他就绝不会接受419,但是就还是那句话,爱情使人降智!他太在乎了,以至于根本没往该往的地方想。 成稿的时候本来写的是王宽以放弃秋闱和仕途为代价(虽然他本来也放弃过一次了)让官家把他留在秘阁。但是最后还是,就算他自己舍得,我也舍不得,就改了一下,只说仕途受限,毕竟在秘阁势必会知道很多不该知道的事。考了科举之后就是官身,有了官身就不一样了,可以做的事会很多,正好下一篇故事也可以用到。 “而他的余生,已经开始了。”这句来源于我最喜欢的表白场面之一《当哈利遇上萨利》“当你意识到你想和某人共度余生的时候,你会希望余生尽早开始”。 完结撒花。以下是整篇的后记。 “如晦”这个名字,取自《诗经·郑风·风雨》。《毛诗序》说此诗写“乱世则思君子不改其度焉”,虽为臆测,却使后来很多节气之士虽处“风雨如晦”之境,仍以“鸡鸣不已”自励(《诗经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故事结尾写了一段暴雨将至,勉强算是扣题。写大纲的时候刚好看到有人讨论《神雕侠侣》里有一段写“某一日风雨如晦,杨过心有所感。”正是他境界大成之时。当时觉得意境特别好,于是拿来用了。而“风雨如晦,鸡鸣不已”的下一句正是“既见君子,云胡不喜”。我写《春夜喜雨》的时候曾在后记里说,当时更想让元仲辛念这句,如今也算关联上了。 刚入坑的那阵子刚好刷到一篇文章,说新西兰心理学家Karen Nimmo认为人类在恋爱关系中大致可分为8种类型:回避者,迎合者,担忧者,锚,掌控者,支持者,独奏者和变色龙。我当时就觉得很有意思,可以用来在写同人时抓角色方向。根据她的描述,我认为元仲辛是担忧者(Worrier)而王宽是锚(The Anchor)。有兴趣的人可以去搜一下,原因也不在此赘述了,以后如果我的观片笔记能发出来的话我会单开帖说。我在写这个故事里两个人的感情轨迹的时候,基本遵循了这一设定:“担忧者需要另一半给予他们相当大的安全感,但当真正的危机来临时,他们又会异常稳固”,“锚在情感上很成熟,虽然并不完美,但热衷于改善自己。他们会支持另一半做任何事,虽然常常带着告诫和提醒。” 之前写《春夜喜雨》查资料的时候看到说铁塔公园里的铁塔前身是座木塔,庆历年间遭到雷劈焚毁。当时就开脑洞想雷劈之后在塔底发现白骨的故事,由此展开,才有了《如晦》的大纲。不过写到后来,借鉴了一下柯南,为了搞大场面,把白骨和塔的坍塌分开了,虽然仍称不上动作大片就是了。另外就是想有点那种,史料记载简单,但真实发生的事情或许可以曲折离奇惊心动魄的意思。当然了,灵感塔被炸毁纯属我瞎编。 《如晦》的时间起点在庆历六年端午之前。它和《同行》《春夜喜雨》《定风波》是同一设定下的同一条时间线上不同时间点的故事。但因为并未提及其他几篇的剧情,所以没有特别指出。 而这个故事其实可以追溯到原剧七斋端掉大辽暗兵处的时候。文中提及萧琮曾说因为大辽暗兵处没了所以他的人手捉襟见肘。那时开始,萧琮就视七斋为眼中钉,并开始寻思怎么才能除掉七斋。他的基本思路没错,毕竟七斋三精只要少了两个都会元气大伤。一开始他以为辛简是一对,让萧宁宁试探。这里本来应该有一段萧宁宁和萧琮的对话,是我想借萧宁宁之口来说,你们男人不要总觉得女人在职场上就是谈情说爱找个好归宿。但因为视角问题略去没有写。赵简的理想和抱负,萧琮这种人是不会懂得的。但是萧宁宁懂。同为郡主,又出身萧家,她也有她的政治抱负。所以她和赵简,是可以惺惺相惜的,奈何立场不同。故事里有个地方我不太表达的出来,就是萧宁宁要一个人护送她回大辽,赵简提出自己去,她表面上反对,但她其实一开始就看中了赵简,只是萧琮的策略为先,她才先说要元仲辛。这些家国问题,都被我简化在背景里了,是以并不太明显。 多年写文总结,我个人比较注重/擅长关注个体情感,以及点对点的关系,难免耽于儿女情长,热血豪情的东西写不来,有点遗憾。这篇文初稿三万字,二稿之后竟然有四万多字,是我有生以来第一长篇。感觉以后都不会写这么长了。但改二稿是正确的选择,比一稿满意很多。感谢我的小伙伴舒老师,作为一个坑外人耐心听我废话,和我理智讨论剧情,提出很多中肯的建议,没有你这个故事不会是现在这样。 最后感谢大家的阅读。如果可能的话,希望得到你们只言片语的想法。我每次给自己写很长的后记,其实也是自己给自己的留言。我们下一个故事见(如果有的话)。
上一章
0
章节目录
上一章
如晦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番外 画你
九
十
十一
黍离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番外 浮生
留言
加载中……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