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内容
原创
二创
补给站
站点导航
补给站
创作中心
活动中心
文澜德旧站
注册
登陆
【宽辛】九万字
一
桃花青团
2024/12/24 10:22
大众
加载中……
老王和kk的生贺。赶工作品,请见谅。 是《如晦》的续篇。但是如果没有看过《如晦》,应该也不太影响阅读,只需要记住这是个原剧背景的AU故事,私设前提:1)原剧的BG感情线没有发生过,但其他剧情还是正常发生过,具体细节看情况;2)七斋去西夏成功救出赵王爷(和赵简),接着合力挑起西夏内斗,借刀杀人弄死了米禽牧北,回来之后请旨重开了秘阁;3)目前赵简是秘阁的掌院,王宽是副掌院。 这个月我入坑大宋和宽辛满一年啦。这一年出乎意料过得很幸福,的确有一种以前没有体会过的快乐。感谢所有的小伙伴。 楔子 混战之中,那人定定站着,缓缓伸出左手,握住对面刺入盔甲的剑柄,用力朝自己心口按去。 他拼了命想要阻止,却不知为何无法出声,也不能靠近。他看不见那人的表情,只能听见那人吐字艰难,声音却无比坚定:“你这种人,永远,不会懂的。” 下一刻他又跪在地上,拼命地擦拭着那人盔甲上的鲜血,却怎么也擦不干净,满眼的鲜血在眼前扩大、扩大、铺天盖地,直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其实我早就想死了……一切都结束了。” 不,不要…… 一 元仲辛猛抽了一口气,从噩梦中醒来。 马车上置了暖炉,烘得人身上十分熨帖。不大的车厢里,薛映保持着警戒的坐姿,人却已经会周公去了。韦原更是随着马车的颠簸东倒西歪,睡相令人不忍直视。 二人把车厢里唯一的被褥让给了元仲辛。之前秘阁行动,他带队去现场,危急关头为了破解机关生生受了一击。这次他若不是死皮赖脸要跟来,可能此时还在明月相照休养。意识到是王宽在驾车,他披起外衣从车厢里爬了出去。 出了开封府沿渭水一路向西,穿过太行山便进入黄土高原,丘陵地带,层峦叠嶂,气温骤降。元仲辛一掀帘子,便觉刀子一样的北风劈头刮了过来,不由缩了缩脖子。 他们几日前出发往宋夏边境的镇戎军驻地而去,一路上由薛映与王宽交替赶车,星夜兼程。此时正是月上中天,王宽独自一人坐在马车前室,背靠车厢,身上裹了件纯黑的大氅,衬得他肤色愈发莹白。月光在他棱角分明的侧脸上勾勒出一个明暗相宜的轮廓。元仲辛仔细地端详着,一时不愿出声惊动这绝美的夜色。 “外面凉。”王宽不必回头都知道是元仲辛,然而他只来得及嘱咐这么一句,就感觉对方朝这边靠了过来。他赶忙扭头看过去,却被那守株待兔的小狐狸在唇上轻啄了一口。 元仲辛一双眼亮晶晶的似落满了星辰,只瞧得王宽心中一荡,刚想侧身搂住身畔的人补一个深吻,却习惯性地先注意到对方只套了件单薄外衣,于是蹙眉:“你重伤初愈,不可如此托大。”说着就解开身上的大氅,刚要脱下,却被元仲辛按住了手。元小狐狸嘻嘻一笑,灵巧地钻入大氅,把自己塞进王宽怀里。后者无奈摇了摇头,只得重新裹紧大氅,一只手环住元仲辛的腰,又朝怀里拢了拢。 两个人就这样静静地坐着,多年的默契令他们单独相处时从来不必多言。但王宽到底惦记着元仲辛的伤病,过了一会儿还是率先打破了沉默:“说吧。” “说什么?” “不是你有事想跟我说?” “我就不能一时兴起看看你?” “你这样子,一看就是有心事。” “啧,真是太熟不好搞,”元仲辛摇摇头,顿了一下,再开口时声音低了下去,“我梦见我哥了,就我们在祁川寨那天……” 他们从未深入探讨过元伯鳍的死。王宽深知元仲辛的性子,看似随意,但对他大哥却看得比自己性命还重。那时王宽什么也做不了,只能以好友的身份默默陪在元仲辛身边,希望时间可以冲淡一切。后来两人互明心意,又恰逢他险遭大劫,令元仲辛心惊胆战,就连睡梦中都要与他十指相扣才能安心,这个话题就更是不宜提起。如今元仲辛忽然言及前尘往事,王宽不由慎重起来。 “等此次任务一了,我们就去祁川寨祭拜大哥吧。说起来,我俩在一起之后,我还没有在大哥坟前叩过头。也不知道他泉下有知,是否愿意将你交托予我?” 元仲辛眨了眨眼:“王宽,你这改口倒是改得挺顺溜啊。先说好了,我是不会管你爹叫爹的。” 王宽莞尔一笑:“我称元将军一声大哥,乃是遵从本心,亦是我的荣幸。”言下之意,元仲辛不必勉强自己。 *** 七斋诸人皆知王宽与其父关系并不融洽。 自王宽今年春闱金榜题名之后,表面上被任命至崇文院修撰典籍,实则领秘阁副掌院之职,与赵简一同重建和扩张秘阁,并执行机要任务,为国家培养特殊人才。 与先前的态度不同,王博或许是看出了官家的意思,觉得两边投机也不失为一条路,便默许了王宽的选择。可王家毕竟不同于小门小户,这段时日,王博着冰人介绍门当户对的适龄对象,并找各种借口安排王宽前去相看。用王宽的话说,他爹这是要“人尽其用”,既然他在政治上不能成为助力,便只能用来联姻了。 “王宽,你编排起自己爹来比我可狠多了啊!”彼时韦原听了这话眼睛都瞪大了。 “这算什么,你忘了?他连‘我爹有些势利’这种话都说得出来,这才到哪儿?”元仲辛懒懒地打了个哈欠,面上一副事不关己云淡风轻的样子。 为了避免冲突升级,王宽寻到赵简,想要讨个出京的差使借机避避风头,顺便思考一下怎么把这件事彻底解决了。 “彻底解决?你想怎么解决?”赵简一脸不可思议地看着他。 “自然是先下手为强。”王宽一本正经地回答。 “难不成你要去大相国寺出家?” 赵简这思路天马行空得快赶上元仲辛了。王宽明显被噎了一下,片刻后才缓缓道:“只要我成了亲,这事便可了结。” 赵简摸着下巴,觉得这个热闹她不能错过:“成亲?和谁?你难道想说……” 王宽歪着脑袋轻点了下头。 赵简没想到他这么爽快:“王宽,你这是准备先斩后奏?我还以为你们读书人最重礼教,正所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她刚学着夫子摇头晃脑念了两句就被王宽打断—— “若真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现在成亲的就该是你我了。”王宽一脸坦荡认真,赵简生生把剩下的话咽了回去。 “我知道!礼法是为人情而设是吧?”赵简摆了摆手,“总之七斋一体,能帮的我一定帮。” 于是王宽随赵简面见了官家。 *** 泾原路走马承受卢冲本应在一个月前回京述职,却至今杳无音讯。官家问责,泾原路安抚使调查之后通过驿站的记录确定人在途经六盘山一带时失踪。此事所涉相当复杂,而秘阁直接效命于皇帝,不受各方利益牵扯,故此官家命王宽暂代泾原路走马承受一职,授予金令,有调动兵马便宜行事之权,前往查明背后的真相。 说是避避风头,这差使却事关重大。赵简不能出京,两人商议之下,决定挑选熟悉的搭档。薛映功夫好,韦原在边境榷场有些根基,再加上一个人形挂件元仲辛,这七斋四人便成行了。 “据泾原路安抚使奏报,卢大人极有可能被六盘山的流寇所劫,恐怕凶多吉少。”王宽解释道。 “六盘山的流寇这么凶悍?”韦原听王宽这么一说,吓得一抖。 元仲辛摇了摇手上的蝴蝶刀:“也不一定。各地流寇如犯下大案,皆会由当地官府向上汇报,如兵力不足无法剿灭,则由各路安抚使负责出兵。” “但我出发前查阅了近两年泾原路的奏折,并无相关奏报。”王宽补充道。 韦原早就习惯了这两人一唱一和,只认真分析道:“所以要么这六盘山的流寇以往并没有杀人越货的案底,因而得以存续至今,要么当地官府与流寇互相勾结,狼狈为奸?” 王宽点点头:“衙内说得没错。这第一种可能,须得我们到了当地再查阅卷宗、走访百姓以确认情况。至于第二种……走马承受一职,主要负责监察本路将帅、人事、物情、边防及州郡步法之事。若真有人想要他性命,恐怕当地知军比流寇的嫌疑更大。” “据闻卢大人为官清廉,流寇若真是劫财,能在他身上打什么主意?”元仲辛蝴蝶刀在虚空中一点,“但若是知军,这问题或许就大了。” “卢大人失踪之前正是由镇戎军治所出发。镇戎军会不会有问题……”一直在旁沉默不语的薛映抬头看向王宽。厢军出身的他对战事格外敏感,王宽瞬间明白他的意思。 “知军也不可信……这是说我们到了镇戎军城就得孤军奋战的意思?”韦原面色凝重起来。 元仲辛却仍是一派悠闲:“行啊衙内,这两年进步很大嘛。” 韦原听了这话立刻把烦恼丢在一边,得意地一笑,脸上印出一个酒窝来:“那是,这次就让你瞧瞧本衙内的厉害。” *** 途经邠州后百十余里,便是泾原路地界。腊月天气,寒彻入骨。此去艰辛,前途未卜。 饶是如此,王宽心中却没有一丝怨言——只要能和元仲辛在一起,去哪里又有什么分别? 此时此刻他们离祁川寨越来越近,又听元仲辛主动提起元伯鳍,王宽心中百感交集。元仲辛却朝王宽讨好地笑笑,话锋一转又道:“说起来,你爹这次逼婚,你打算怎么解决?” 元仲辛自觉此事与自己脱不开干系。元伯鳍死后,他与元家就再无瓜葛,就算后来元家有人来找麻烦,也都被他打发了。如今,他可真正算得上是无根漂萍,但也从此自由自在了。可王宽不同。 王氏门阀是名门望族,虽说自宋开国以来,士族的势力被大大削弱,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王氏上一辈以王博成就最为出众,当年是连中三元的朝堂新星,如今是位高权重的参知政事。王宽生在这样的人家,又是自幼被寄予厚望的麒麟子,便注定成为众人的焦点,甚至王氏门阀的未来也系于他一身,想低调都不行。自己拐走人家这么大一个儿子,总不可能当作无事发生。 “此事与你无关。就算没有和你一起,我也不会接受我爹的安排。” “你又知道我在想什么了?” 王宽在大氅下寻到元仲辛的手,与他十指相扣:“知道,但也不知道。” 元仲辛还是第一次听王宽这么说,不由乐了:“你还有不知道的?” 王宽坦然道:“当然。” “比如呢?说出来我听听?”元仲辛对这个话题饶有兴趣。 太多了。 比如他想和元仲辛永结连理,想用一纸婚书将人绑在身边,想和这个人死后合于一坟,但他不知道元仲辛怎么想。 元仲辛生性热爱自由不受拘束,而他不知道自己的私心对元仲辛来说是否会是一种束缚。 元仲辛又最怕麻烦,而他不知道让元仲辛因为他牵扯上王家这个巨大的麻烦是否值得。 他明白只要他开口,元仲辛什么都会答应,但他不想元仲辛受半点委屈,也不愿意辱没了自己捧在心尖上的人。 他不会天真到一厢情愿地认为自己可以把元仲辛护得密不透风——即便他能,元仲辛也只会站出来和他共同面对风雨。他当然也想过若是到了万不得已的地步,还可以选择脱离宗族,但那实非上策。 这是一道迫在眉睫的谜题,可他竟还不知道解法,只能走一步算一步——这打破了他多年来的行事习惯。但或许是因为元仲辛就在他身边,这样的陪伴驱散了他内心的惶惑与不安。 于是他对自己说,总会解决的。 他扭头看向元仲辛,发现对方也在目不转睛地看着他。元仲辛幼时饱经风霜磨难,可那双眼却透着一股与其经历截然相反的赤诚——那便是王宽要守护一生一世的东西。 “比如我不知道你到底要怎样才肯好好休息。”王宽在心底叹了口气,最终什么都没有说——什么都不说,不算骗人。 “嗐,都这么多天了,我已经完全好了,你就别操心了。”元仲辛捕捉到了对方眼中一闪而逝的犹豫,却没有点破。 “真的?” “我以我的人格——”话说一半元仲辛似乎突然想起自己没什么人格可言,笑嘻嘻改了口,“要不等到了地方您亲自检查检查?” 王宽无奈地抿了抿唇:“你少贫两句吧。” “行!赶路,赶路!”元仲辛朝王宽眨了眨眼,又讨好地笑笑。北风揉碎了两个人的低语,却拆不开两颗紧紧相偎的心。 -待续- 注: 1.楔子中的台词引用自原剧最后一集。 2.本文的地理知识参考谭其骧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及百度百科。我用的资料是网上找的,所以也不知道是不是全。这里提请大家注意的是:1)地图集的北宋所用的版图更接近熙宁年及以后的版图,因为上面清晰可见宋萧关及平夏城(怀德军治所)。而庆历年间北宋版图是不包括这些地方的。2)地图集里只有秦凤路没有泾原路,根据《北宋西北边防体系中的宁夏南部地区》(西夏研究,保宏彪),庆历元年(1041年),秦凤路分设泾原路。镇戎军、怀德军(1095年设)、德顺军、西安州(1099年夺回天都重镇后建)属泾原路,管辖六盘山大部地区。所以泾原路并不是一直都有。 3.走马承受是宋代官名。全称“都总管司走马承受公事”,为路级监察官员。皇帝特派,是身份公开的特务。负有监察本路将帅、人事、物情、边防及州郡不法事之责,“事无巨细,皆得按刺”。每年一次赴阙直达奏事。如有边警急报,不时驰驿上闻。并许风闻言事。以内侍官或三班使臣以上武官充任。差遣品级在正七品上,位卑权重。(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这里让王宽暂代该职务是权宜之计,其实这个职位和他是不沾边的。 4.王博连中三元的背景设定来自仁宗年间的参知政事王曾(算是个众所周知的常用原型了吧)。 《黍离》其实本来应该是《如晦》的名字。后来《如晦》改叫《如晦》了,所以这个名字就用在续作里了。这是个《如晦》的续篇故事,自今年4月建档至今,大纲改了四版,正文写了三章又全部重写。总之就是特别痛苦……你看到的所有《如晦》之后,本篇之前的故事,全都是因为我这篇写不下去而摸的鱼。 为了赶老王和kk的生日所以先把第一章写完改好发出来了,但后面的全是空头支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写完。到现在我想到后续内容都觉得bug无数,不知道能不能填好这个坑。去年发《如晦》第一章的时候我是写完了一稿才发的,就算是这样我二稿还是把第一章内容作了些许改动。但愿这次定稿之后第一章不要再有改动了。 为了写这个故事看了不少资料,感谢小桃子老师和舒老师帮我下论文,鞠躬~但看论文是为了口胡起来更有底气,所以最后写出来的东西可能还都是不符合史料的胡扯。请大家见谅。 至于后续更新,有缘再见啦。
下一章
0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如晦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番外 画你
九
十
十一
黍离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番外 浮生
留言
加载中……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