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内容
原创
二创
补给站
站点导航
补给站
创作中心
活动中心
文澜德旧站
注册
登陆
当年
当年
明衣
2025/01/09 02:22
少年
加载中……
和州九月,秋丛绕舍的时节。 夕阳已经偏向一边,群鸟嘈杂地掠过泛着橙色的天空。刘禹锡背着竹箱、哼着新学来的小调,走在略有些陡的山路上。 “小刘哥哥,小刘哥哥!”忽然,一阵轻快的脚步声从身后传来,刘禹锡回过身去,刚巧被那刹不住步子的小孩儿一头撞在了腰上,“哎呀——!小刘哥哥,我差点儿忘了,我娘喊我把这个给你。” 刘禹锡一手扶住小孩儿,一手接过了一只小小的布袋。布袋外面还透着微热的温度,摸起来像是一张饼:“小心点儿,别摔着了——诶,怎么又是干粮啊?”他弯下腰来,伸出手指刮了刮小孩儿的鼻尖,“我一个人又饿不着,你娘身体还没有好全,怎么好意思劳烦她三天两头地给我送这么好的吃食……” “可是我娘说,你还在长身体的时候。” 刘禹锡“噗嗤”一声笑了。他把布袋打开,掰了小半张饼递给小孩儿:“好吧,那请你替我谢谢她啦。不过你也在长身体的时候,现在天都快黑了,这半张饼就当作跑腿的报酬吧。” “谢谢小刘哥哥!”小孩儿高高兴兴地开始吃饼,边吃还边继续跟着刘禹锡的步子,“小刘哥哥,你院子里的菊花开了吗?” “昨天看的时候都还只有花苞。”刘禹锡捏了捏他鼓起来的脸,“你不是说明天还要过来的吗?天色晚了下山不安全,先回去吧,别让你娘担心。” 看着那个小小的身影蹦蹦跳跳地远去,消失在山脚的村落中,刘禹锡笑了笑,也把剩下的饼拿出来,趁热吃着,继续向半山腰前行。 ——因此,当他瞧见等在院子里的那个人时,手中的饼已经半点不剩了。 金辉斜照,披着绀蓝色外袍的人双手抱肘,站在开满了菊花的短篱边,目光投向远方,似乎在等待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陷入了思索。刘禹锡看见他时,他若有所感,抬眸回望,于是首先映入刘禹锡眼帘的便是那人浸在夕阳里的一双灿金眼瞳。 此时的刘禹锡虽然尚不知道墨魂为何物,但是能够感觉得到,自己与他才是“同类”。 “梦得,我在这里等你一天了。” 那人微笑着开了口,语气稍带着些玩笑的意味。这个许久没有被人唤过的表字让刘禹锡回过神来。锋利的线条勾勒出陌生而又熟悉的面容,对方探究的眼神仿佛在问“能认得出来我是谁吗?” “……微之?”刘禹锡问道,看到那人笑了一下——离得近了才能发现,元稹的这副皮囊即便在暖光下仍然可以窥得一丝苍白,年轻的脸比起贞元年间的元校书少了几分意气风发,却更添锋锐,“是你来了呀。”他抬手指了指身后背着的竹箱,故作苦恼状,“哎呀,屋里没剩下什么吃食了,不过我今日正好在村店沽了酒,虽然寡淡,亦可一尝。再配上点儿河鲜,聊作晚饭,可否向你赔罪?” 站在溪边看着刘禹锡徒手摸鱼的时候,元稹还有一些恍惚。 ……这就是刘梦得所说的河鲜?那确实是挺鲜的。 太阳已经完全隐入了山峰之后,天边漫上沉沉的蓝,只有几缕霞云犹带橙粉,反而显得泠泠的溪水愈发清亮。 刘禹锡安安静静地站在小溪中,两手没在水面以下,听着元稹讲起墨魂,讲起墨痕斋这些年的历史。听到感兴趣的地方——比如说柳宗元和白居易凝魂归斋——他头上的桃花便开始不停地转悠。 “所以我们现在还回不去啊?” 新鲜采下的金黄菊花碎成千万瓣,浮在冒着氤氲热气的鱼片汤中。刘禹锡又端上来一盘烤芋,给两人都倒了酒,浑浊的酒液漫出酸甜的味道。 “是的,直到下一任兰台继任。” 刘禹锡瞟了一眼元稹身后的墙——那上面是他第一天住进这里时信笔题写的一幅《陋室铭》:“哎,我觉得我凝魂时碰到的那人就是一个不错的人选。” “哈哈。”元稹笑起来,尝了一口鱼片汤继续道,“我偶然才抢了一回太白的工作,你倒是好,直接抢起博山炉的工作来了。” 刘禹锡也笑起来,问:“这汤的味道如何?要是你早一天来,我采的草药还没有卖,肯定要给你尝尝完整版的药膳。” “很不错,刘郎好手艺。”元稹点了点头,并没有把药膳一事放在心上。 在这天之前,刘禹锡从不知道此地薄薄的村酒也醉人。第二天醒来时已是日上三竿,他凝魂后还没有宿醉过,不免有些迷糊,盯着空荡荡的床看了一会儿,才意识到元稹大约是出了门。 院子的一侧搁着满地的笸箩,都还是空的,另一侧生着一株高大的树。元稹就在树下的阴凉处坐着,那里现在正挂着一架秋千。他微垂着头,目光凝视着地面上的某一处,但刘禹锡知道他是又在想什么事情。 于是刘禹锡凑过去瞧那块地面,然后就被地上队列整齐又密密麻麻的蚂蚁暴击了。 “你还怕这个?”元稹笑得颇为玩味。 “……有一点儿吧,不过可以克制,毕竟我经常需要出门采药嘛。”刘禹锡痛苦地闭了闭眼,忽然想起了什么,“对了,我现在的身份是刘八郎——你希望我在人前怎么称呼你呢?嗯……小九?” “小刘哥哥——!你在和谁说话呀?” 垂髫的小孩儿从山道上几步跑了过来,先是被篱边盛开的菊花吸引了注意力,而后才看向坐在秋千上的元稹。 “阿绚,你怎么这么早就来了?这位是我的同门,他……” “某姓白,行九。”元稹自然地接道,朝刘禹锡眨了眨眼睛。他双脚点地,秋千便晃晃悠悠地荡了起来,“哈哈,小郎君也喜欢菊花?” “当然喜欢呀!”阿绚嘴上回答着,眼睛却一眨不眨地望着荡秋千的元稹,曾经听到过的一句诗便脱口而出,“‘不是花中偏爱菊’……是小刘哥哥给我说的!” 元稹愣了一下,旋即笑着问他:“不错。要荡秋千吗?我推你。” “谢谢白哥哥。”阿绚有些犹豫,“可是你的面色看上去不太好……” “以前生过病,但现在已经没事了。”元稹从秋千上起身,“要么你推我?” 阿绚便不说话了,一溜烟儿地爬上秋千,又递给元稹一个布包:“给。今天家里面不太忙,我娘就让我先送些橘子来,顺便……”他的声音渐渐低下去,歪着脑袋偷偷观察刘禹锡的神情,“顺便跟着小刘哥哥读读书、识识字……” 元稹一下子笑出声来,刘禹锡倒是摆出一副严肃的样子,手上剥橘子的动作却没停:“阿绚,你明年才入学吧?这么小的孩子,怎么能被拴在书上呢……我们先去玩儿!” 金红的橘子剖成一瓣儿瓣儿,酸甜的香气四溢,日子便也一天天地过去。 阿绚记性不错,背书背得很快,更多的时候刘禹锡和元稹确实是在陪着他玩儿,或者教他念诗、轮流给他讲故事。元稹这些年接触过不少后世的文字,刘禹锡则没有,而且如果要论起熟悉程度的话,肯定是他们本身那个时代的作品更占优势,于是唐传奇——当然,此时这个称呼尚没有出现——就成为了故事的重要来源,元稹也乐得给阿绚讲自己写的《莺莺传》。 除此之外,刘禹锡常常出门采药,也会在沿途诊治病患,每次短则朝辞暮归,长则要在山野间住上好几天。元稹虽然医术什么的都比不上他,隔三差五还是会与他一同出去,对于打打下手之类的差事也颇有些尝试的兴趣。唯一让刘禹锡感到遗憾的是,当他向元稹隆重介绍自己发现的一处优美的小潭时,元稹只是冷淡地坐在一边,守着两人的行囊,催他快点儿洗完了上来接替自己。 偶尔闲下来的时候,刘禹锡仍然喜欢到村镇中去逛逛,还进过一两次城。官方的榜布、市井的闲言碎语,还有隐了身形溜进官府阅读到的邸报等等,为久处江湖的墨魂拼凑出了遥远的庙堂的模样。元稹明显也对这些消息十分在意,两人经常私下里进行讨论,甚至发展成辩论,不过元稹一开始听见刘禹锡直呼皇帝的名字时还是很不习惯的,后来倒也慢慢地喊顺口了。 时光悠悠,转眼便入了冬,天气已然相当寒冷。 清晨新落了雪,不大,等到刘禹锡傍晚回家的时候,那些薄薄的白就已经化得差不多了,只在空气里留下一点儿好闻的味道。 自从冬天来临,元稹大半的时间都是在屋里度过的,或者读一读刘禹锡的书,或者自己写些什么。不过今天,刘禹锡却是在屋外的那架秋千上看见了他。 高高瘦瘦的墨魂裹着好几层衣袍,随着秋千晃晃悠悠。元稹面上还是像往常一样的、微皱着眉头思考的神情,但刘禹锡总觉得元稹的状态和几日前他离开时略有不同。 ……是哪里不太对劲呢? “刘郎。”没等刘禹锡观察出什么结果来,元稹就注意到了他,停下秋千与他说话,“昨日有村民过来求药,应该是生了冻疮,我便照着你的方子给他开了药。” “啊,我知道的,回来时正好遇上了。”刘禹锡点了点头。被元稹这么一打断,他方才的一点儿疑惑也就暂时抛到了脑后,“哎,这天可真够冷的,快进屋吧,别呆在外面吹冷风啊——猜猜我带了什么回来?” 元稹仔细地将他上下打量了一遍,没有看见什么特别的东西,那应当是被他放在了背后的竹箱中:“我猜……是肉?” “哇!你怎么能猜得这么准!”刘禹锡把他从秋千上拉了起来,“而且是一整块羊肉喔!我本来都已经走到隔壁镇了,为了它快马加鞭赶回来的——好啦好啦,你的手都冻冰了,快跟我一起去做饭!” 假如刘禹锡没有一睁开眼就发现自己身处一个奇怪的地方的话,这一天大概会像是他凝魂以来的每一天一样,平静而充满意趣。 脚下是过分潮湿的泥土,鞋面几乎都要陷进去,抬脚也很艰难。刘禹锡一边环顾着四周,一边深一脚浅一脚地挪到一块儿稍微干燥些的地面上,勉强得以立足。 溺死的树木倾倒在同样是暗黄色的土地里,地上或许还曾生着些杂草之类的低矮植物,如今都已经浸没在泥浆中,辨不分明了。天边,灰白的云与一望无际的暗黄相接,云层压得很低很低,像是细细缝制出来的裘,密密地把人罩在下面。 风声响亮地刮过耳膜,这风并不凉爽,反而在经过时往人身上裹满了水汽,闷热得散不开的水汽。刘禹锡想,这里应当已经不是现实世界了,因为冬天不会有这样的风。 ……难道是自己的梦境吗?那这体验也太真实了点儿。 他正准备往腿上掐一把试试看,却忽然听见身后隐隐有嘈杂的人声传来,还没来得及回过头去看,手臂便被人一把抓住:“快跑。” 元稹身上挂了彩,衣袍上几乎沾满了泥点,喘息急促,脸色也白得吓人,不知道之前已经跑了多久。刘禹锡看清楚他的瞬间,脑中似乎有一条线将这些天来关于元微之的疑点蓦地连上,太多想问的问题卡在喉中,只能先跟着元稹向前跑。 不知何时,周围不再是单调的暗黄色泥地,偶尔可见一些倒塌的屋舍,身后追赶着他们的人群也好像被甩掉了。刘禹锡仍然不敢放松警惕,可他确实有话需要问元稹:“现在是什么情况,微之?这里是什么溯缘吗?” “不是……咳、咳咳!”元稹刚答了一句话,便开始剧烈地咳嗽,他撑着最后一点儿力气拉着刘禹锡躲到了墙后,这才扶着墙咳得弯下了腰,甚至有鲜血从他捂着嘴的那只手的指缝里渗出来,“抱歉,梦得。这里是……咳咳……是我的梦境。” “微之!”刘禹锡连忙上前扶住他,“那……我能做些什么吗?要怎么样我们才能离开?” 元稹自嘲地笑了笑:“我也不知。之前……之前我往往是自己惊醒的。若是和兰台一起溯缘,则需要用到镜子。”他渐渐缓过了气来,犹豫着继续道,“梦得,我并非是不信任你才选择隐瞒,不过我的情况……” “好啦好啦!先别说这些了。”刘禹锡打断了他的话,“等回去以后,可不要拒绝我的药膳了啊——要是不合口味说出来就好了嘛!” “……好。” 四下寂静,两人穿行在村庄的残骸中。这里的建筑有着明显的南方特征,刘禹锡偏头看了看元稹,见元稹已然恢复了平静的神色,便没有再开口。 ——变故是在一瞬间发生的。 梦境中的情景变化不能以常理推断,上一秒元稹还与刘禹锡并肩行走在路上,下一秒他就不知道被地上什么坚硬的物体绊了一下,天旋地转间,险些脸朝下摔在泥土里。肩部搭上了一双手,却是狠狠地摁住了他,迫使他低着头跪在地上。 “哈哈哈哈……这狗官终于让我们抓住了!” “斩了他!斩了他!” 忽然间,人声嘈嘈。恶语如潮,从四面八方涌来。身后有人将元稹的双手反剪,用麻绳捆住,粗糙的绳子勒得极紧,痛得他不得不微张着口喘息。 “狗官,给我起来!” 随着一声粗鲁的呼喝,头皮传来了被拉扯的剧痛。元稹踉跄着爬起身,余光快速地扫视了周围一圈。 刘禹锡不在这里。 尽管经此一役,血淋淋的旧伤与新伤已经不可避免地一并暴露在了友人面前,元稹此刻还是感到了一丝心安——恶意指向的是他,刘禹锡明白了情况,即使没有出去,现在也一定过得比留在自己身边要好。 这厢元稹被人押送着往前走,那边刘禹锡正持着一柄剑观察四周。 元稹突然摔倒的时候,刘禹锡一边伸出手要去扶他,一边下意识地看向地面——一截剑柄突兀地露在那里。 手上猝不及防扑了个空时,刘禹锡就已经意识到了什么。他迅速稳住身形,一手摸上那截剑柄握紧,然后抬起头来。 元稹果然不见了踪影。 四面热风猎猎,黄泥漫漫,难以判断究竟身处何方。刘禹锡顾不上气恼,俯身仔细看了看手中的剑柄,纹饰精美、磨损不多,或许可以派得上用场。 拔剑比他想象中的要容易——剑鞘不知遗落在了哪里,可是剑身依然完整而锋利,轻易便破开了土层。泥浆掩不住霜雪般的剑刃,随着刘禹锡缓缓抬臂的动作簌簌而落,没有留下一点儿痕迹。 ……现在应该怎么找到元稹呢? 凝魂以来,刘禹锡不是没有自己探索过魂力的用法,但是总体来说还不太熟练。元稹来了以后,也不曾与刘禹锡交流过这方面的问题——他给出的理由是兰台之位空缺,墨魂们的魂力本就不充盈,能不用则不用。 可眼下看来,是不得不用了。 刘禹锡深吸了一口气,稍稍闭上眼睛,尝试着调动起身体中那些白色的光团,去感知处在这片空间里的另一个墨魂。 ……好像并没有什么效果。 突如其来的危机感让刘禹锡后背发麻,瞬间抽回神思,迅速向前窜了六七步,持稳了手中的剑,回头看去。 一面足有一人多高的镜子立在他方才所在的位置上,镜中映出了他的影像,如常的人影周围却爬满了开着血红色花朵的藤蔓。 墨魂被斩首之后会怎么样呢? 简单堆出的高台之上,元稹长发凌乱得不成样子,发间挂着游街时人们抛来的脏污,唇边还残留着咳出的鲜血。他已经被绑在了刑架上,身前站着的大约是抓他的这些人里面领头的那个,正在向台下乌泱泱的人群宣读着他的罪状,一桩桩一件件,反反复复,他不用听都知道下一句会是什么,思绪便开始飘远。 他的确有过濒死的经历——唐末战乱不断,墨痕斋亦不复桃源,经常腾不出人手来专门照顾他这个病号。有时候直到他自己从昏迷中短暂地醒来,才发现身上又添了新伤,弄脏了本就洗不净斑斑血迹的床褥。最严重的一次,红得发黑的血几乎浸透了半张床,把被斋主派来查看他情况的杜牧都吓得不轻,但他只是因为失血过多而失去了意识,墨魂不会就这样简单地死去。 台下忽然响起了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围观的人群自发地从中间分裂成了两半,让出一条道来。元稹有些疑惑地抬起头,于是他看见了一张熟悉又陌生的、属于刘禹锡的脸,现在那张脸的主人正持着剑缓缓向他走来。 ……是了,这里并没有刽子手。 元稹猛地呕出一口血来,只觉得耳边嗡嗡作响,可是嘲讽的、攻讦的,或许称得上是大快人心的话语依然一字不落地钻进了他的耳朵里。 ——他听见了自己的诗。 剑隳妖蛇腹……剑拂佞臣首。 刘禹锡在台前停下了脚步,并不急着上来,而是先抬眸与刑架上的元稹对视了一眼。他的表情不像是其他人那样带着近乎于扭曲的恨意,也不像是元稹记忆中刘郎愤怒或者怨怼时的模样,只是很平静又很冷淡的,眼中也许有着什么汹涌的暗流,但在对视的短短一瞬元稹看不清楚。 不过已经足够了。 宝剑落下,刺耳的笑声在元稹脑中炸响,逐渐尖利得不似人声,又迅速退去,转为惊诧而恼怒的咒骂——利刃掠过元稹的衣领,斩断了束缚着他双手的绳索。 刘禹锡飞身一跃,将离得最近的人一脚踹下高台,随后弯下腰,把一小块被布料简单包裹着的东西放到了元稹手上:“是镜子,你快看看有没有用!” 天色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暗下来,骚动的人群中血色蔓延,红花与藤蔓挤破皮肤,从他们身上冒出,涌向高台,像是这种诡异的植物在吞食着人的血肉,景象骇人无比。 “走吧。” 镜面上出现的灰色光芒包裹住了两人,刘禹锡最后回头看了一眼。 高台之下,那一张张怨毒的脸他现在几乎都不认识,可是挤在人潮里的一个小孩儿,模样像极了阿绚。 元稹从沉眠中醒来时,思绪还不太清晰,只感觉到身上盈满了浓郁的药香,肌肉也有些酸痛,不知是何缘故。 天已大亮,从窗口望出去,刘禹锡正坐在屋檐下,手里拿着蒲扇慢悠悠地摇着,隐约能听见炉火攀上木柴烧出的噼啪声,大概是在煎药。 “梦得——咳、咳咳!” 甫一开口,元稹才发现自己的声音哑得不像话,好在刘禹锡已经注意到了这边的动静,转身便要开门进来。 咳嗽的时候,后颈上似乎有伤口被牵动。借着这点儿疼痛,元稹回想起了一些梦境中的事,推测自己身上应该是又添了新伤,于是没有乱动。 门打开以后,刘禹锡身后冒出来一个小小的身影,在门口探头探脑地往里张望了两眼,又不放心似地继续看着炉子去了。刘禹锡扶着元稹慢慢坐起来,喝了几口水,可能是瞧着他没什么精力说话,便主动讲起了昨夜发生的事。 “……之后,我尝试着用魂力去找你,可还没得到什么结果,天上就突然砸下来了一面大镜子。我在镜子里看到自己身边有很多诡异的红花,还闻到了浓郁的花香,也许是想迷惑我——幸好我之前就练习过水下憋气的法子。”他用手比划了一个游泳的动作,“于是我先拿着剑胡乱砍了一通,悄悄带走了一小块镜子,然后假装已经中了红花的毒,这才找到了你。”刘禹锡狡黠地眨眨眼睛,“怎么样,不愧是你刘郎吧?” “我那时应该是感知到了你的。”这些经过听上去简单,实际上很难做到万无一失。元稹点了点头,轻声道,“哈哈,只是没想到居然会天上掉镜子。” “还是那——么大的一整块。”刘禹锡跟着他笑了笑,神情忽然变得有些严肃,“微之,出来以后,你告诉我说在里面受到的伤害不会影响到现实……可你说这话的时候,自己正流着血。” 元稹下意识地摸了摸缠绕在脖颈上的麻布。他终于想起来了,刘禹锡不仅为他包扎了颈后的伤口,而且还…… “后来我看见了,你身上也有许多伤疤。”刘禹锡显然是和他想到一块儿去了,稍稍低下头移开视线,没再多说,耳尖却泛着红,“它们……其实来源于你的魂力,对吗?” 两人很默契地都没有提起梦境中的细节,以及在那之后,隐藏在风雪声里的一切——阿绚一早便跑上了山,昨天半夜忽然下起的雪大概早就停了。过了一会儿,元稹沉默着,又点了点头。 可是当放在床边的手被人轻轻握住时,刘禹锡只觉得脸上一下子发起烫来,四肢都僵硬得不知道该怎么摆了,甚至有点儿想要把手抽回去的冲动。 元稹明显也察觉到了这一点,但他并没有松手,仍旧染着些水红的眼睛望向刘禹锡,只有不太平稳的声音暴露出内心同样的局促,却也仅仅只是笑着说:“刘郎。回斋前,恐怕要多劳烦你照顾了。”
0
章节目录
默认卷集
当年
留言
加载中……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