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内容
原创
二创
补给站
站点导航
补给站
创作中心
活动中心
文澜德旧站
注册
登陆
新时代社会主义公家侦探的职业道德修养与行规基础
番外: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其二
Z
大众
加载中……
学校放寒假之后,我回到老家过年。按照我老家的习俗,大年初二,已经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我妈出身农村,每次从娘家回来都要带些亲戚们自己种的绿色蔬菜,平时我不在家,她就一个人大包小包地从长途汽车站往家里运,每年只有寒暑假两次,她能抓到我当壮丁,美其名曰半年多没回老家,要带我回去给长辈们看看,其实就是打算让我来干这个搬蔬菜的苦力。 和平时的普通探亲不同,年初二的探亲还附带了拜年的性质,所以我也不得不陪同我妈去拜访一些平时没多少来往,可能她自己都不算太熟悉的亲戚。 娘家探亲的第一站是位于县城边缘的亲戚,我叫她姨姥姥,我妈叫她小姨。 走进门扉大敞的院子,敲了敲二层小楼的门,一个看起来十七八岁的小姑娘应声来开门。我在脑中用排除法推算了一下,认定她是我的表姨。她穿着红色的连衣裙,趿着拖鞋的脚上也踩着红色的袜子,看来是到了本命年,应该24岁了。上一次看见她时她还是个七八岁的小学生,而我那时候则已经上初中了。 我的姨姥姥是一个和蔼而普通的老人,在关切地询问了我生活、工作以及“几年不见怎么长这么大了”之后,就开始和我妈亲切地拉家常。参与聊天的另一个人是我的大表姨,她大我几岁,现在年近四十。仍然一脸孩子样的小表姨则并不参与大人们的聊天,而是去另一个房间里逗大表姨刚满周岁的二儿子。我作为“稀客”兼我妈的陪同人员,虽然对她们聊的话题并不了解也并不感兴趣,但还是必须坐在旁边,时不时地点点头,对我其实完全听不懂的内容表示同意。 长辈们的谈话从各自的家庭和工作延伸到对其他亲戚近况的评论,在集体批判了我姥爷的顽固不化之后,姨姥姥对我妈说:“你们一会儿也上你舅舅家看看吧。你舅舅得病以后天天在家里呆着,你妗子又不会照顾人,就俩老人孤苦伶仃地过日子,也怪可怜的。” “对,”我妈回答,“我们本来也想着先来你这儿看看,然后去我舅舅家,最后再回家看我爸爸去。” 姨姥姥点了点头:“你表妹上次去的时候,听说你妗子现在天天去公园里的健身器材上锻炼身体,你舅舅下不去楼,一个人在家里闷得慌。你们到了那儿跟你妗子说说,让她以后出去带上你舅舅,俩人扶着,楼也就下去了,出去之后她个人去玩她个人的,天儿好的时候让老头在楼底下坐会儿,在近处溜达溜达,回来再捎上他上楼就行。” 说完这些话,又聊了几句其他的亲戚,我妈就带着我起身告辞。我们装了一袋姨姥姥自己晒的干枣,又装了一袋姨姥爷晒的柿饼子,就搭大表姨的车去我的舅姥爷家。 车继续向县城里面开过去,窗外的街景由城乡结合部的景象逐渐变成了城市的样子。 路上我妈问表姨:“你上次去的时候,问过红燕现在还来吗?” 表姨回答:“说是还来。我听说现在红燕对俩老人挺孝顺的,就像对自己的亲爹妈一样。” 我妈一脸满意地点了点头:“这么些年对她这么好她自己心里也知道,不白养。” 听到我妈和表姨的对话,我懵了一会儿。虽说并不是什么关系很远的亲戚——我的舅姥爷就是我妈的亲舅舅——但除我妈的亲兄弟姐妹和姨姥姥家的两个表姨以外,我对其他的亲戚完全不了解,别说见过,有些甚至连听都没听说过。我不知道我妈提到的红燕是谁,但从我妈和表姨的话里听起来,应该是和舅姥爷有亲戚关系的人。我记得我妈曾经偶然提到过家里的某个亲戚家没有孩子,领养了一个女儿,从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来推算,恐怕说的就是我这位舅姥爷,于是我妈口中的红燕也就应该是舅姥爷夫妻收养的那个女儿,也就是我的另一个表姨了。 我虽然在心里推算了一番,但并没有找人求证我的结论,一方面是因为不想打断长辈们的谈话,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我并没有兴趣了解更多关于亲戚的事。表姨夫把车开进一个耸立着许多高层住宅楼的小区,我们就在其中一栋楼下面下了车。 我印象里一直以为所有的亲戚都像我的姥姥姥爷一样住在农村,看到和自己家差不多的公寓楼还有些惊讶。公寓楼里有和我家差不多的电梯,乘电梯上了楼,在其中一户人家门口按了门铃,不一会儿门开了,打开着的门里站着一个十分有乡土气息的老太太。 我并不认识我的舅姥姥,她显然也不是很认识我,就只大概寒暄了两句“长这么大了”之类的话。舅姥姥从门口闪身让出一条路来,邀请我们进去,我一抬眼,看到了门对面沙发上的几个抱枕。 抱枕一共有三个,其中有两个样式比较朴素,颜色和花纹都与沙发本身很配套,于是就显得第三个花花绿绿的抱枕更加显眼。我第一眼只觉得第三个抱枕上的图案有些眼熟,又仔细看了一眼之后才想起来,这不是现在正火的游戏主播旷达居士的人设形象吗! 我惊讶得差点就把这句话喊了出来,但我毕竟是个自制力很强的人,还是及时管住了自己的嘴,只是不露痕迹地多看了它两眼,然后和其他人一起进门,坐在离抱枕有些距离的沙发上。对面另一张沙发上坐着一个看起来比较像城里人的老爷子,是我以前没见过的舅姥爷。我一直觉得很神奇,我的姥姥也是出身农村,然而包含她本人在内,我姥姥这一支的亲属在外表上都有种不知从何而来的文气。 舅姥爷看起来并不像生病的样子,舅姥姥看起来也很硬朗,我安静地闭嘴坐在一边,听着我妈和表姨跟两位老人说话。从舅姥爷的话里,我知道了他得过脑血栓,现在活动不太方便,但也不是不能行动,舅姥姥可能有些老年病,但看来也不是太严重。我妈向两位老人传达了姨姥姥嘱咐的意思,舅姥爷点头,说自己一定努力复健,不然没人照顾没人疼。 长辈们谈话的同时,我偷偷扫了一眼周围的房间。从我坐的位置可以看到两个卧室的一角,两个卧室里都有住人的迹象,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其它房间从我的角度比较难看到,我作为一个陌生的小辈也不敢动作过大,就只能转回头来,乖乖地听人聊天。 “……就我们俩人,天天这样怪没意思的,还不如死了算了。”不知道为什么,舅姥姥一脸平静地突然说了这么一句。 我妈和表姨慌忙劝她,活着多好呢,活着以后肯定会享福。我没有插话的权利,于是没有做评论。我的舅姥爷也没有评论。 从舅姥爷家告辞后,我们驱车进了乡下,去了现在在照顾我姥爷的舅舅家。一家人一起吃过午饭,又聊了会儿天,我妈和我就收拾了大家赠送的蔬菜,准备返程。 坐在回程的大巴车上,我问我妈:“舅姥爷家有十几岁的小女孩长住吗?” “不知道,怎么了?”我妈回答,显然是没明白我在说什么。 我想卖个关子,显摆一下自己高超的推理能力,于是反问回去:“你想知道我为什么问这个吗?” “为什么?”我妈配合地问了一句。 此刻我心里已经大致勾勒出了事情的全貌——舅姥爷和舅姥姥出于某种原因没有生孩子,收养了叫红燕的表姨,表姨家有个女儿,上高中,小女孩假期要么三天两头地去姥姥姥爷家里玩,要么就直接住在姥姥姥爷家里——但我还不打算直说,于是我绕了个弯,问我妈:“我舅姥爷跟舅姥姥有孩子吗?” “问这个干吗?” “我好奇。” “你舅姥爷家的关系比较复杂。”我妈说。 “你说说怎么个复杂法?”我问。 “那我就从头说了,”我妈说,“你舅姥爷就是你姥姥的亲哥哥,你舅姥姥是换亲换来的……” 我打断我妈:“换亲是什么意思?” “我的姥姥家以前是贫农,那时候你老姥姥老姥爷家里穷,穷得儿子都说不上媳妇,因为实在太穷了,没人愿意嫁进来。所以几家说不上媳妇的人家就商量商量,互相把闺女嫁给对方家的儿子,有的是两家互相换亲,也有三家换亲,你舅姥爷那回是四家,就是有四家人,第一家把女儿嫁给第二家的儿子,第二家把女儿嫁给第三家的儿子,第三家的女儿嫁给第四家的儿子,第四家的女儿嫁给第一家的儿子。” 第一次听说这样的婚姻形式,我有点惊讶:“还能这样?” “要不娶不上媳妇啊,”我妈说,“你什么时候娶媳妇?” “这个再说,”我撇了撇嘴,“你继续讲。” “你舅姥爷跟你舅姥姥结了婚以后没孩子,就从亲戚家领了一个女孩。” 和我的推测一模一样,我满意地点点头,但还是装作好奇地继续问:“是过继的吗?” “算是过继,也不太算过继,”我妈回答,“孩子领过来的时候六七岁,已经知道事了,是你舅姥姥妹妹家的孩子,其实是他们家的外甥女。她自己亲爹妈生了好几个女儿,家里又穷养不起,就给了你舅姥姥。” “养不起怎么还生啊?”我问。 “为了生儿子呗,”我妈说,“你这个表姨过来的时候已经知道事了,说是领养,不过跟你舅姥姥舅姥爷喊爸爸妈妈,跟她自己的亲爸妈也喊爸爸妈妈,就相当于你舅姥姥舅姥爷帮人家养了一个孩子。” “现在呢?” “现在应该是两家老人都一样照顾,”我妈说,“既照顾她的亲爹妈,也照顾你舅姥姥舅姥爷。不过你这个红霞表姨现在不跟老人一起住,就是有时候过来看看他们,给老人做做饭。” 我发现我妈讲的故事基本都在按照我设想的流程发展,只有人名对不上号。 “那个表姨不是叫红燕吗?” “不是,”我妈回答,“那个表姨叫红霞。红燕是你舅姥姥哥哥家的孩子,她爹妈死得早,你舅姥姥舅姥爷一直挺照顾她的,所以她现在跟俩老人挺亲,经常上那儿去给他们做饭。” “这两家都不跟我舅姥姥舅姥爷一起住吗?” “不一起住。” “那那个抱枕是怎么来的呢?”我问,“我看见舅姥爷家沙发上有个抱枕,上边画着……” “那应该是红燕家孩子画的,”我妈说,“她家有个八九岁的小孩,有时候跟着她一块儿过去。” “不是,那个画不是画上去的,是印上去的,”我说,“我给你梳理一下我的推理思路啊。” “你说。” “我先给你解释一下。现在网上有人专门玩游戏,把游戏直播或者是录下来给别人看,这种视频看的人多了,玩游戏的人就有了自己的粉丝,有的粉丝会画画,就会给这个玩游戏的人设计一个人物形象,当成这个人在网上的形象。咱们进我舅姥爷家的时候,一进门不就是个沙发吗,我在那个沙发上看见了一个抱枕,抱枕上印的就是一个玩游戏的人的这种人物形象。” “哦,”我妈一脸不能理解的表情,点了点头,“那就是红燕家小孩放的呗。” “不是,”我说,“关于我舅姥爷和舅姥姥是怎么得到的那个抱枕,我想了各种有可能的情况。首先应该不是随便在街上买的,因为游戏主播毕竟还算是小众爱好,这种图案一般应该是通过网络传播,如果是正版的或者是订做的,货量应该比较少,就算是有网店大批量盗印了抱枕拿出来卖,也不会流通到一般的地摊上。然后买这种抱枕基本就只有两种渠道,一种是从网店里买,一种是从动漫展上买。我看我舅姥爷家里除了那个抱枕之外就没有其它跟动漫有关的东西,家里也没看见电脑,我舅姥爷跟舅姥姥好像每天都很无聊,应该也不会对电脑和游戏有兴趣,所以应该不是他们自己买的。现在的小孩虽然都会上网,不过一个八九岁的小孩就知道在网上看游戏视频还会网购的可能性也不大,小孩去大城市里逛动漫展就更不可能了。考虑到看游戏视频、网购和去动漫展的人的年纪,我觉得买那个抱枕的应该是个十几岁的小孩,最可能的是个高中生,而且那个小孩喜欢旷达居士这种娱乐向的男主播,又会花钱买周边,应该是个女孩。” “至于为什么我推测她在我舅姥爷家长住,是因为她把她自己喜欢的东西留在了我舅姥爷家,”我继续说,“一方面既然她喜欢这个东西,应该会希望经常看见它,所以不会把它扔在一个自己不常去的地方,另一方面如果她在我舅姥爷家里不熟,感觉不自在,就不会在那儿留下这种算不上生活必需的私人用品,所以她应该跟我舅姥姥舅姥爷关系很亲密,要么是经常去我舅姥爷家,要么就是住在那儿。” “你这么一说,”我妈说,“我想起来你红霞表姨确实有个女儿,不过是在外边上高中,平时不在家。” “有可能是放寒假回家了吧,”我说,“比方说寒假住在姥姥姥爷家,或者经常上那儿去。” 我妈点了点头,但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这个我就不知道了。” 虽然推测并没有得到证实,不过我觉得在沙发上留下抱枕的元凶应该就是我这位素不相识的表妹了。推理成功,我感到了一种自豪感,于是满意地闭上嘴,不再跟我妈讨论了。我的推理逻辑上严丝合缝,于情于理都无懈可击,整套推理中就只有一个小小的瑕疵——我觉得不是矛盾,最多只能算是瑕疵——我推测那个表妹和我的舅姥姥舅姥爷关系非常亲密,经常去老人家里玩,我妈也证实了红霞表姨和红燕表姨都经常去照顾老人,为什么我的舅姥姥和舅姥爷还会是一副孤苦伶仃的样子呢?
上一章
下一章
0
章节目录
上一章
下一章
默认卷集
新时代社会主义公家侦探的职业道德修养与行规基础
2016年1月27日
职业道德修养与行规基础
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正确认识人生价值
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上)
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下)
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观点
番外: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其二
一些设定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