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内容
原创
二创
补给站
站点导航
补给站
创作中心
活动中心
文澜德旧站
注册
登陆
【庄莲】《前夜》
《前夜》(后记)
Ashun
大众
加载中……
《前夜·后记》 提要:对《前夜》中的相关(伪)历史剧情设定及卫练韩宇等人设说明 这篇文谋划了很久,很多想法甚至在我动笔写《业火》的时候就有了,只是那个时候笔力不够,剧情铺垫也不够,很多细节的东西没有办法一蹴而就,因此直到最后才把它们写出来。 严格来说《前夜》算是《暖夜》前传,《前夜》《木甲》《暖夜》的剧情可以连起来凑成一条线,如果有看过《业火》的盆友,甚至也可以把《业火》算进来,我码剧情的时候很多想法都是连着的,这次集中做一个说明。 【关于前夜】 《前夜》的大部分剧情都是根据玄机设定,补上一点野史框架,然后瞎编的……因为是同人yy,所以很多剧情设定并没有实际历史依据,只能算是本人的历史脑洞,看文的盆友也不要受我误导。 《前夜》起、合中的很多内容是在写《初夜·下》的过程中码出来的,当时抱着“看完这种东西谁*特*么还吃的下去肉”的心态把它们拖到草稿箱里,后来又把它们翻了出来。虽然我不认为这是虐文,但我也承认在写《前夜》的过程里自己把自己写泪目了好几次。尤其是最后写到老医官和张相国的时候,那真的已经到了写不下去的地步,站起来走了好几圈,用力深呼吸,然后坐回来抽抽鼻子继续写。 当然那并不是因为难过(笑。 抹一把并没有的辛酸泪,下面开始聊剧情。 【一、关于集体失忆】 这大概是权利游戏里最凶残的技能。 对于姬无夜这样的人,最致命的惩罚不是杀了他,而是完全抹去他的存在。 没有人会记得你,没有人会谈论你,你拥有的权利、财富、功绩都没有意义。刚死就被人给忘了,好像没活过。 同时对于红莲这样的人,最体贴的补偿不是照顾她,也是完全抹去她的存在。 这意味着在这场游戏里,你出局了,因为你已经失去了『存在』意义。 然而,当失去了『存在』意义的时候,『生命』的意义就会开始呼唤你。 我始终固执的认为,历史不是权力者的文字游戏,它的意义并不在于记录某个人或某个事件存在不存在。 历史始终保留着生命的尊严。 这也是这篇同人的隐藏根基。 【二、关于冷宫】 我第一次写卫庄独自站在湖心岛想那两个女人的时候,是在一个心情非常不好的深夜,最初那个版本比现在这个要扭曲的多,第二天我自己都觉得太虐了没眼看,就全部删掉,然后写了《醉眠》,再然后重新写了现在这个版本。 当然我也不知道原来冷宫里那个女人到底是干嘛的,大概似乎感觉好像是个权力游戏的牺牲品。她没有身份,被人们集体遗忘在世界尽头。 就像红莲公主一样。 于是我就那样写了。 卫庄回到冷宫,特意去斩了那棵树,理由不全是因为红莲。 他要斩断某种束缚着他的东西。很难用语言描述那种东西,那种东西没有实体,内涵也很复杂,一部分来自于外界,一部分来自于内心,可以用『命运』来给这种东西命名,但它的内涵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大家就按照自己的理解去理解吧。 【三、关于弑王】 以下内容分析含有大量对先秦文明形态的通俗解说以及个人衍生脑洞,文字很长,如有不适可以跳过。 先秦文明以殷周礼乐文明为基础,构建了严格的等级秩序,身份地位意味着绝对权威。旧时诗书礼乐都是王官之学,知识完全垄断在贵族手里,势力纷争也都是上位者斗来斗去,跟我们这些乡夫鄙人没什么关系,劳动人民也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 到了春秋末期礼崩乐坏的时候,上层势力纷争越来越激烈,旧时『天子诸侯卿大夫』的等级秩序已经无法再正常运行下去。子曰:诸侯之乱,乱在大夫。实权大夫拥有的封地面积越来越大,辖地内的人口越来越多,各种经济军事政治能力越来越强,上位者们的欲望就越来越膨胀。于是大夫灭诸侯,诸侯灭天子。最后大夫诸侯互相轮着灭,战国开局。 需要注意的是,所谓的『礼崩乐坏』并不是指礼乐制度不存在了,而是等级秩序崩溃了,位列周天子之下的诸侯大夫们势力膨胀,贪心不足,相继“僭越”。换言之,就是当时的等级秩序崩溃了,但人们的礼乐观念并没有消解。 于是这里就有了一个同人脑洞,当初姬大将军那么牛那么傲,他咋不直接灭了韩王呢? 因为灭了韩王也轮不着他当韩王。 在玄机设定基础上,可以结合历史来yy(纯脑洞,瞎掰的):韩王是一个符号性的权利代表,在他下面还有整个韩氏公族的支撑,以及像张相国这样世代相韩的卿大夫持守,还有那些世代为王族服务的王官太师,甚至连白侯爷都算上。一个野路出身的将军根本不可能被这套权利体系接纳,杀了韩王,下一个死的就是他。 另外,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在上位者的历史经验里,无法轻易做出『弑王』这种选项。因为会遭天谴,会不得好死,会背负历史骂名。即便到了战国末年,这种根深蒂固的历史意识也没有完全消亡。 这也是为什么姬无夜那么想要公族身份,但不会直接『弑王』。为了保证他的权势和利益持续有效,他不会『弑王』。 姬无夜需要一个名垂千史的身份,可事实上这个公族身份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拿到的。在这篇文里的设定是,“夜幕”不是杀手集团,而是一个利益集团,姬无夜、血衣侯、明珠夫人以及富可敌国的翡翠虎(蓑衣客在朝野之外玩情报,所以不算他)。四人拥有的权势和地位差不多,有一个利益平衡,并不存在什么人情关系。但当姬无夜娶了公主跻身公族,得到了更大的权力后,这个利益同盟的平衡就会失控。等姬无夜和四公子同等地位后,他就不会再把血衣侯放在眼里。到了这个时候,血衣侯不可能坐以待毙,等着四公子和姬无夜哪天算计好了合起手来灭他。于是他就需要找新的利益伙伴。 同样,无论韩非还是卫庄要灭姬无夜,首先就要处理夜幕这边的关系。虽然我没有明写,但屠将军府这事是有全体流沙成员参与的,其中有没有更多人比如张良撺掇自家祖父参与,也是有的。因为所有人都在这场游戏里。九公子、张相国、四公子、白侯爷……他们都非常了解这个游戏规则。纯粹的权利游戏的规则很简单,一切利益优先。不用讲情理,更不用讲什么道义,每个人的立场可以随时变。不存在永远的朋友,也不存在永远的敌人。我在《业火》里写过,《诗》云:百尔君子,不知德行。就是这个意思。 虽然我还是没有明写,但在卫庄灭了姬无夜之前,血衣侯和流沙众人就已经达成某种心照不宣的、短暂的利益共识,意思就是你们尽管灭他,我不管,以后咱们一起玩。当然这个一起玩也就是个场面话,白亦非觉得大家能一起玩就一起玩,不能一起玩,灭一个流沙也比灭大将军省事。流沙就算不想和血衣侯玩,要灭姬无夜也必须借助血衣侯的牵制,所以两边有了纯粹的利益关系。 但在灭了大将军之后,流沙这边的立场就会变得很麻烦。这个时候,韩非已经不在了,紫女不在游戏场上,那么剩下的卫庄和张良怎么办? 任何一个有良知有底线的人,玩权利游戏都会很痛苦,因为这个游戏会牺牲很多无辜的人。毕竟有相当一部分高级玩家是不会管游戏场外的百姓死活的,敌人快打到家门口了,肉食者们操心的依然是自己的利益问题,反正天塌下来也砸不到他们身上,所以像韩非、张良、张相国……这部分良心玩家就会很痛苦,他们要面对的不仅是神一样的对手,还有猪一样的队友。更痛苦的一点是,除了场外的无辜百姓外,在肮脏的游戏场内,也有很多无辜的人。 在这场权利游戏里,红莲就是那个最无辜的人。 韩非要除姬无夜,卫庄有自己的目的,他们并没有想着要把红莲拉进来。但红莲已经在他们不知道的情况下被四公子拉进来了,于是流沙这边的局势就变得被动。他们已经晚了一步,最后就只能黑吃黑,以红莲出嫁为契机,灭姬无夜,反救红莲。但这样一来就意味着,在这场游戏里,所有的人都利用了红莲,无论他们想不想。这场游戏恶心就恶心在这里,它无法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权利游戏玩到最后,欲望吞噬了人性,权利迫害了良心,利益玷污了真情。 韩非也好,卫庄也好,所有人都没有办法坦荡荡对红莲说,我就是为了你灭的将军府,这一点,我认为懂事后的红莲应该也能意识到了。同时我也认为,成长后的红莲,是可以理解他们的。 我写红莲成长,并不是想写她认识到了这个世界是黑暗的,或说她认识到了这个世界是光明的,我想写的是,她认识到了这个世界是复杂的。这也是为什么我写了老医官师徒三人。这并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世界,这个世界光影交错,好人、坏人、厉害的人、平凡的人,什么样的人都有,看任何事情也都不能只看一面。这一点到下面说韩宇的时候再具体说。 说白了打一开始我想写的就不是权力游戏,我想写的,是那些在复杂交织的阴影之下,依然默默闪耀着的人性之光。 话说回来,大概就是从灭了姬无夜开始,卫庄和韩非、张良分道扬镳了。 当然理由并不是因为红莲,也不是因为什么良心,而是因为卫庄有他自己的路。 卫庄带着流沙屠了将军府,之后又被血衣侯拉去谋划了些什么,涉及到了更多潜规则问题,包括各种朝野势力归属和利益划分。张相国对这个潜规则非常熟悉,但张相国已经不想跟他们玩了,所以他不让张良过去。这一点到最后讲张良的再说。这里主要想说的是卫庄。卫庄和姬无夜不一样,姬无夜是当了公族会不把侯爷放在眼里,卫庄是从一开始就没把侯爷放在眼里。 灭姬无夜也好,和血衣侯扯皮玩什么游戏也好,对于卫庄而言,这都是挡了他路的人。 韩非和张良没有挡他的路,他们可以是知己,可以是朋友,但他们和卫庄并不是一路人。 卫庄从来就不想玩什么权利游戏。纵横者,要以纵横的方式解决问题。 卫庄的剑从一开始就是冲韩王去的。所以最终血衣侯也被卫庄大人给玩死了。 那么在这场游戏中,对于卫庄而言,红莲是什么呢? 红莲也没有挡他的路,红莲也不是他的目的,红莲是什么呢? 在这篇文里,红莲是卫庄的催化剂。 (化学常识略)意思就是,红莲从始至终都没有参与到卫庄的反应过程里,但她在客观条件和主观情感上促成了他的反应。 以上。所有剧情分析纯属个人脑洞解说,同人yy,同人yy,同人yy,非官方设定,不喜勿喷(抱头。 那么话说回来,我为什么要写卫庄『弑王』呢? 这也需要先从某种历史意识谈起。 春秋时期,上位者都是受过礼乐教育的贵族,对历史也都还剩点敬畏之心,因此诸侯交战,多少还是要讲底线,不至于彻底撕破脸。但以三家分晋为起点,上下等级失位,战国开局之后,大家什么里子面子都不要了,废话都不再讲,诸国之间交战只靠实力说话,你行你就上,人命随便豁。到了战国末年,那就是流血漂杵,尸横遍野,日子没法过了。 战国是一个前所未有的,一切秩序和规则都在破碎并重建的时代,过去的秩序还没有完全销毁,新的规则又还没有搭建起来,在这样一个野蛮混沌的时代,历史和文明的约束力已经所剩无几。 后来秦王了不起的地方就在于,他站上了权利巅峰,撕掉了所有的历史和文明约束,以最野蛮的方式结束了这场野蛮游戏。 结束这个野蛮游戏的第一关就是韩国。 韩国灭亡,可以被视为一个新时代的开端。 但我要写的不是开端之后,而是开端之前。 『开端之前』意味着,一切都还没有开始。当时身处其中的人,完全不知道未来会变成什么样。因为当时的人还没有这样的历史经验。 打个比方,比如说二十年之后人工智能统一全人类,现在的人能想象到那是什么场景吗?很难想象。我们知道AI技术很厉害很逆天,但我们不相信二十年后自己会被AI统治。 当然以上这个比方只是一个比方,它只是为了说明,历史都是后人说的。同理,战国时身处其中的人还想不到最终这场野蛮游戏究竟会怎样结束。 那么,在开端之前,韩国已经千疮百孔,秦军快打到家门口了,这种时候怎么办? 按照玄机官方设定,纵横传人都是要改变时代的人,都是要决定天下的人。具体来说,就是要解决问题的人。 要想改变时代,首先就必须面对这个时代,并且努力想办法解决这个时代的问题。 于是我写了卫庄『弑王』 在解释卫庄『弑王』之前,还涉及到一个同人脑洞,卫庄为什么回韩国? 就像我上面说过的,卫庄斩树,不全是因为红莲。卫庄回韩国,也不全是因为红莲。 他要解决问题,而红莲就在这个问题里,当她嫁给姬无夜的时候甚至已经处在了问题核心,她被卷到了一个无比庞大并且根深蒂固的利益链条里。 这个时候,卫庄面对的问题很复杂。 但就像我写他斩了那棵盘根错节的巨树,拆了那座隐藏了各种秘密的湖心岛一样,那些复杂的,勾结的,隐晦的,肮脏的……他不想知道这些问题都是怎么开始的,那个时候的卫庄想知道的是,怎么结束掉它。 不结束掉它,他的路就没法走。这是他要做的事,也是他回韩国的目的。 卫庄习惯用最直接的方式解决问题,所以我写了他『弑王』 卫庄不是为了得到某种权势或利益,如果是为了这些东西的话他就不会选择『弑王』 我在《初夜》里面就写了。卫庄觉得这个时代有问题,他要解决问题,但事实上他没有看清楚问题究竟是什么,所以他选择了最直接的方式,那就是『弑王』 这是一种最简单粗暴而又直接的解决问题方式。 韩国变成这个鬼样子,归根到底,乱自上作。什么夜幕罗网说白了都一样。三家分晋,韩国最初也不是凭着正当手段开国的,大家都是一路开黑上位,谁也别嫌谁脏。所以解决问题,就从根本下手。 『弑王』这种想法无法用对错来判断,最终只能看结果,结果就是卫庄公开弑王没有成功。 其实不管成不成功,卫庄在心里也意识到了,就算杀了韩王,灭了四凶将,也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无论如何,那时的卫庄站在问题面前,首先选择了面对问题。 我写这一段,也只是想说明,卫庄在他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已经做到他个人能力所能做到的极限。甚至他已经超越了他个人能力能达到的极限。 因为在卫庄『弑王』的同时,时代暴走了。 到了这个时候,人们也没有办法再清清楚楚的区别开他到底是为什么回来,是为『命运』为『时代』为『天下』为『韩非』为『红莲』还是为了什么……因为这些事件都是在同一时间内并行发生的。 所以,既然已经做了选择,就没有必要再问为什么做选择。 时代脱轨了。即便是当初做选择的人,都不一定知道他的选择会带来什么结果。 他只知道他一定要做。 这就像做选择题,这道题没有标准答案,可能单选,可能多选。在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面前,你其实根本不知道该选什么,但你知道你不能把这题空着。这是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只有当你做出选择的时候,这个没有答案的问题才有了答案。 并且,这个答案无关对错。 谁都不知道卫庄的这种方式会带来什么后果,只是在周围人踌躇不定,逡巡不前的时候,卫庄选择了毫不犹豫地去做。 敢做就要敢当。 这就是我为什么要写卫庄『弑王』。 另外多说一句。韩国灭亡之后,新的时代开始了,野蛮游戏变成了RPG模式,历史给我们剧透了这个游戏已经预设好的剧情和结局。 秦王用绝对实力结束了这个混乱无序的野蛮游戏时代。然后制定了新的游戏规则,这个规则就是所谓的『秦政』。 谭嗣同言,两千年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在这场新的游戏里,上面的人不要脸,下面的人只好不要命,于是有了后来的“风萧萧兮易水寒”,不到百年又变成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之后的历史剧情无限循环。 但我们还是先回到历史发生前。 在“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时候,人们已经意识到,『弑王』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但当时人依然没有完全意识到,或说痛苦让他们拒绝意识到,『弑王』其实是一种无效的解决问题方式。 这是很多年后,另一名鬼谷弟子不惜用身败名裂、以至于被全天下人憎恶的方式也要告诉世人的事情。 最直接的,并不是最有效的。 这是鬼谷大弟子不惜放弃自己的师承,放弃整场游戏,也要告诉自家师弟的事情。 诸子百家,唯我纵横。 我一直没有正面写盖聂,因为目前我写的所有故事里都还没有他出场的时机。盖聂和卫庄不一样,他走了一条更曲折的路,那是年少时的卫庄还不能理解,也不能接受的路。我很喜欢小师哥,但更喜欢那个手执木剑的剑圣先生(保护师弟什么的最有爱了嘤嘤嘤~~病危女友被弟媳救了要怎么感谢弟媳才好呢嘤嘤嘤~~)咳……以后有空再写吧。 ……最后还是回到『弑王』,回到卫练。 卫庄从一开始就没想和血衣侯联手,因为他压根不想玩什么权力游戏。 同样,卫庄从一开始也没想着要去带兵打仗,因为他同样不想玩那个野蛮游戏。 卫庄斩断了一切。他要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他要走自己的路。 同样,卫庄说这个地方他不会再来,是因为他不能走回头路。 苦海无涯,回头是岸。可偏他不回头,他偏要往前走……他不如地狱谁入地狱? 心堕地狱,身受业火。《俱舍论记》曰:“严寒逼切,身变折裂,如红莲华。” 其实下地狱也没什么可怕的。 虽然问题没有完全解决,但在卫庄选择『弑王』的时候,当所有的内外因素混杂到一起的时候,卫庄已经确确实实地用他的选择,用他的方式,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包括他自己的,包括红莲的。 这就够了。 我在《前夜》里想写的其实就这一点(扭 【四、关于红莲公主和四公子】 有一个大概很容易被人觉得『虐心』的心理误区,需要特别提醒一下,卫庄杀的不是疼爱红莲的父王,卫庄杀的就是韩国无用的王。 尽管是同一个对象,但二者身份意义完全不一样。 包括四皇子拿红莲当筹码这件事。不能用我们普通人的伦理思维来思考帝王家的所谓亲情,在真正的权利游戏场上那都是可以随手抛弃的,完全不值一提。 红莲生在王家,接受着王官教育,享受着常人想象不到的物质享受,天不怕地不怕固然是她个性不羁,但也不能说那和她的出身全无关系。 红莲跟赤练不一样,赤练给人感觉属于那种,千锤百炼能笑眯眯地咬你一口毒死你的美艳蛇王。而天九小公主时期,红莲给人的感觉是,在豺狼虎豹狐狸窝里,养了只被逼急了才会咬人的兔子出来。 小公主一不开心皱起眉头就要挖人眼珠(嘴炮),被九哥拉起小手来揍一顿(?)又老实了。但她之所以能说出这种话,是因为她的身份带给了她这样的权利,当时的她也完全有资格有理由享受这个权利带来的一切便利。 可事实上她并没有享受到多少。 那时的红莲还没有明确意识到,她拥有的所有权利都是双面的。 接受了天堂般的馈赠,那同时就意味着要付出地狱般的代价。 经历了那么一场荒谬的婚礼,所有的常识都被颠覆,王族的尊严被人踩在脚底,甚至连决定生死的个人权利都被剥夺。 【红莲公主】没有出嫁,她只是被当成一件赏赐品送了出去。 那个时候,红莲终于发现,原来她所拥有的一切都那么虚无。 我写完开头之后,真的长舒了一口气。 然后就是大家都知道的,从很久以前开始,红莲就不喜欢待在宫里,渴望自由的本性一直都在灵魂深处呼唤着她。 外面的世界那么大,为什么不出去看看呢? 于是我就那么写了,即便是之前卫庄不在的那段时间里,红莲也一直在努力变强,并没有因为他的离开而放弃。 但在卫庄离开之后,红莲已经意识到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即便自己变强了,她也还是得不到她想要的东西,她想念的人们不会回来。 出嫁的时候,红莲还意识到,亲族之间是可以利用可以出卖的,王族的尊严、生命的可贵那都是不存在的,实力变强也改变不了她其实弱的连死法都没得选的事实。 然后,这个世界上没有【红莲公主】了。 虽然会痛苦,虽然会流泪,但那个记忆中总是笑着的小公主,总归还是要成长。 从卫庄屠将军府,到卫庄拆岛的这段时间。我写了红莲一个人在冷宫过日子,这段日子很重要,对她之后的成长有直接影响。 这段时间两个人默默关心,各忙各的。我非常喜欢这种各自努力却又彼此挂念的感jiao,百写不腻。 然后,卫庄得到军令出征之前,回冷宫拆了岛。这是两个人的感情转折点,所以『转』部分的剧情显得有些虐。 很多事情不用明说,意思也很明显,『忘了过去』吧。 但这又不只是两个人的感情转折点,从一开始卫练吸引我的地方就在于,这两个人的感情转折是和时代转折连在一起的。所以我很用力的写了卫庄『弑王』,上文说过了,就不再说了。 再然后这么一想卫练其实一点都不虐。两个人不是因为不喜欢对方才做出这样的决定的,而是因为现实情况不允许。 时代的暴雨呼啸而来,执剑的人已经不能再想这些儿女情长了,那很影响大哥行走江湖的(jpg。) 同样,红莲也是,上次等了三天,这次还等吗?三年时间不是白过的,岛都拆了还等什么等。 其实我写这时候的红莲内心还是很爽的,我们小公主也是有脾气的好嘛。她不是为了别人,她就是为了她自己。她还有剑,还有蛇,还有充分的理由更努力一点,然后翻出墙自己去看一看世界! ……然而很可惜,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红莲构想的这个世界在她看到某人被上刑的时候就坍塌了。 于是我不得不承认,这段剧情几乎是我写的最爽的部分(捂脸,看到卫庄受到的极刑时,红莲崩溃了。 这种崩溃感伴随了她很多年。 卫庄也一样。他在拆岛之前,包括在上一次离开之前,都是做好了不回来的准备的。 更准确一点说,他是做好了回不来的准备的。 剑刃一线,决定生死。这是卫庄的想法,也是他的决心。 但很遗憾他家师哥并没有这想法和决心。理由上面说过了,就不提了。卫庄可以说他师哥不守信用,可以说他放弃师门,甚至可以说他是个失败者。很多年后卫庄有充分的理由想要杀他师哥,但实际情况是师出同门一起长大的师兄弟,哪个也下不去手。不过这都是后话了,也不提了。 然后话说回来,卫庄回了韩国。关于什么弑王啊时代啊上边都掰扯过了,现在说感情。 关于两个人的感情线,我写的不是太明显,主要原因在于,红莲也好,卫庄也好,我不想把两个人的感情写得太纠结,因为觉得没什么可纠结的,这篇文的感情前提就是两个人感情是双箭头,不存在谁单恋谁一说。因此两个人最后都转身离开了湖心岛,默契(伪)分手,然后分别受伤挨刀,还都觉得是小伤,不痛不痒。 卫练一直以来很戳我心的地方就在于,自己受伤不要紧,对方受伤不行。 卫庄好不容易睁开眼,看到红莲眼圈红了就戾气蹭蹭涨,红莲看到卫庄被吊在刑台上活剐,那得是什么心情? 「刀都砍在我身上 又没伤到你 你哭什么?」 「凭什么受伤的是你 心疼到要死的却是我?」 这种烦躁&崩溃的心情大概就叫爱情。 对于卫庄大人而言,这种感情真的让他很烦躁,我上次也写过,介于卫庄大人要走的路已经很复杂了,感情这事就简单一点来理解—— 好不容易回来了吧,好,媳妇要嫁将军了。 好不容易灭了将军吧,好,媳妇进冷宫了。 好不容易拆了冷宫吧,好,媳妇进死牢了。 好不容易受住刑了吧,好,媳妇崩溃了。 你说烦不烦。 所以卫庄大人对某些人的感情态度其实很简单,时代暴走也好,战火肆虐也好,哪怕天上下刀子也砸不到你身上,你别哭了好不好。 写到这里,耳边不由响起庄叔沉沉的话音: 【你不愿回忆的过去已经死亡,就让这一切被黑夜永远地埋葬】 黑夜不并一定就是冷酷的,它也可能是温暖的。 我在《木甲》里写过,或许当初红莲不明白为什么卫庄要斩断那棵树,但我想当她看到大火焚城的时候,她是可以隐约理解的。 成长的越多,越能理解。 因为他们一直受着相似的束缚。 成长到一定阶段的时候,红莲即便不知道卫庄要做什么,她也应该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了。她已经不想再做那个『什么都不懂』『弱的连自己都保护不了』『看到关心的人陷入险境却根本无能为力』的小公主了。 成长意味着,她迟早也要学着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无论用什么方法,无论付出什么代价。只要下定了决心,那就坚持做到底。 所以最终,红莲做了选择,成了赤练。 另外,这次我还写了红莲和小凤哥互殴。这两个中二少年实在是太像了,像到他们彼此都讨厌对方。大概就是“我很讨厌你,就像讨厌那个弱小的自己”这种感觉。 原因在于,他们的命都不是他们自己的,他们的命都是别人拿命换出来的。 我很喜欢白凤,当初先嘴欠招赤练,后来又颠颠跑回来救人,可以说是流沙第二傲娇了。男女之间并不是只有爱情。虽然我很讨厌你,但我也不会让你死,在我看来这不是情人也不是仇人,这是伙伴。 还有就是红莲和韩王的关系。到最后我没有舍得冷酷到底,虽然玄机设定下的韩王安很无用,另有懦弱好色昏庸等亡国之君标签加身,但看到他被红莲连撒娇带演戏的拐走的时候,我想他还是真心疼红莲的。 毕竟那时的红莲也是真心把他当父亲的。 宫墙之内,真心最难得。 于是乎我们开始说韩宇。在这场权利游戏里,如果说红莲是最无辜的人,那么韩宇就是最悲剧的人。 不知道玄机将来会怎么设定人物,但在这篇文里,韩宇不是一个坏人,也不是一个好人,他就是一个悲剧的人。他悲剧就悲剧在,他在这场游戏里舍弃了最珍贵的东西。 有一个没有交代的历史前提,那就是按史书记录而言,秦国之前派李斯来说服过韩王,直接割地投降算了,但韩王不干。于是先派郑国(著名水利工程师)去秦国捣乱,没捣成功。接着又把九儿子派了过去,九公子客死异乡。最后在这篇文里,韩王宁可豁出所有将士的命也要跟秦国打,就是不投降。 四公子说的,杀身成仁,得不偿失。很大一部分是基于这些前提。 史书的记载往往会有这样的倾向性,你读完以后会觉得,韩国早要向秦国投降就没这么多事了吗,不打仗,不流血,大家相安无事,多好。 但换一个角度想一想,韩王凭什么要投降?一方水土一方人,这不是你秦王的土地,凭什么你说归你就归你? 站在红莲的立场也是,凭什么你们让我嫁谁我就要嫁谁?要安抚大将军好好打仗就要把公主送出去,这都要脸不要脸。 历史有意思的地方就在于,你换一个立场,就能看到不同的景象。 因此韩宇的复杂就在于,你看不明白他的立场。因为他压根就没有一个稳固的立场。他拉拢大将军,他想要军权,他好像什么都想要,他或许有雄心壮志,他或许期盼着保家卫国,他或许不惜一切代价要挽救自己的国家,甚至愿意把周围所有人都换成筹码。但最终结果却是,他什么都没有得到,他什么都没有改变,他一无所用,他一无所有。 他是一个能够顺应时代的人,但他不是一个掌握时代的人,所以只能被时代的浪潮裹着走,最后一身狼狈。 另外篇幅有限,写到他跪倒在地时我觉得就够了,大家按自己的理解去理解人物就好,最后我只用“韩国公族被押往咸阳”这样一笔带过,还有“郊外的两万大军早已不知所踪”,他的故事留待以后再写。 在这篇文里,我大致想刻画的就是这样一个悲剧的人。你说不清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看不出什么才是他的真心。到最后你会发现其实他讲的所有的道理都是对的,但你又始终觉得他做的所有的事都是错的。 悲剧吧。 【五、关于那几个没有离开的人】 1、胡美人。胡美人这段是我忽然心血来潮加上的。我倒也不是想写她对韩王有多深的感情,只是两个什么都没有了的人想死的时候搭个伴……大概也算是一种革命感情吧。 2、韩王。历史上对韩王安的记载只有只言片语,我说不好该怎么理解他,只是觉得无论是最初他拒绝李斯不向秦国俯首,还是被秦军打到家门口选择投降,还是后来带着韩氏旧部叛秦,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昏庸懦弱的亡国之君能做出来的事情。 玄机里的韩王安太薄弱了,所以我在最后也只给韩王安写了一个侧影。如果要细写,韩王也可以是一个很复杂的人,但我懒得写了。因为无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都不重要了。 秦王灭六国,不是说把六国百姓都杀了,而是抹去了六国的历史存在。他烧了六国王宫,烧了六国典册,最后只剩下一些公族世家的谱系,除了历史名人之外,六国旧族那么多代人具体的事件几乎没有,太史公写《史记》想找六国旧史都没地方找,这基本是从根上把六国给灭了。韩国挨得就是第一炮,这第一炮就是由韩王来挨。 祖宗传下来的一切,到他手里灰飞烟灭了,将来有何颜面见列祖列宗? 于是苍狼奉韩王的命,吭哧吭哧跑去了郊外宗庙扔简。(哦我的萌宠我好想你) 扔简这个脑洞这是在写《初夜》的时候就想好的。灵感来源于中学时期看《海贼王》,主角罗宾的故乡是西海考古学之岛『奥哈拉』,那是知识的殿堂,考古学者的圣地。那座岛上有一棵『全知之树』,是世界最大的图书馆,里面几乎收藏了世界上所有书。后来这个岛被『世界政府』下令轰了,因为岛上学者在研究『历史正文』,并且他们已经隐约明白了在那段『空白的历史』里究竟发生了什么。当炮火轰炸而来的时候,岛上所有的学者都留在了『全知之树』里,他们只在做一件事,那就是扔书。等到炮火熄灭,海军重新来到这座已经被炸成荒地的小岛的时候,他们惊呆了,『全知之树』后面的那个湖泊,居然被书填平了。 但那也只是很少很少的一部分而已。 这就是世界第一的漫画家描绘出的剧情。它适用于一切被炮火轰击过的文明。尤其是我们的文明。 当然以上纯个人脑洞,完全不代表历史真相。每个人看历史都会有自己的观点,我只说我想说的一点: 这片土地滋生了权利和欲望,但在权欲之外,这片土地有自己的生命,它养育了人,涵育了文明,它有着自己的呼吸。 韩王也好,秦王也好,历朝历代的王也好。王不是掌控这片土地的人,王是守护这片土地的人。 我知道这只是一种非常浪漫的幻想。但我热爱幻想。 致敬尾田荣一郎。 3、老医官。老医官这段也是写《初夜》的时候码了点零碎,当时嫌麻烦给摘出来了,这次一口气补全。 就像一开始说的,最初知识并不在民间。直到战争开始,上下阶层流动,一部分旧式贵族没落,一部分王官之徒出奔,知识散入民间。 在《前夜》里,老医官和张相国是一类人。正是因为有着这类人,哪怕世上所有的王族都被灭了,这片土地孕育出的文明火种也不会灭。 大徒弟背着小徒弟跑出去了,张良被打晕了塞马车里送出去了。 因此,老医官是笑着走的,张相国也是笑着走的。古老的传承没有断在他们手里。他们已经尽到了他们的历史责任。 到了最后的时候,他们其实也不是想死,他们只是不想离开故乡。 这也是为什么屈原一定要死在汨罗江。 以及之后我可能还要写的,为什么相秦多年的昌平君要造他主子的反。 我在最开始的时候说过,历史始终保留着生命的尊严。 那种在礼乐文明涵育下生长出的,大夫君子深厚的宗国情怀,包括农业文明时代的乡土情怀,直到现在都还在以九死不悔的坚韧姿态存在着。 【六、关于非紫和张良】 基本上在我yy的同人设定里,韩非和紫女都是推心置腹,能互通心意的一对知音型情人。并且这两位也是红莲的亲兄嫂,动我妹妹跟你玩命的那种。对于红莲而言,哥哥姐姐都是值得依赖可以随便撒娇的温柔长辈。 在这篇文里,起初非紫就已经天人两隔了,靠心灵默契一起护着妹妹。最后紫女把红莲交付出去,在亲手解决明珠夫人的同时,自己也安然奔赴黄泉,去孟婆桥边陪韩非喝酒了。 因为非紫二人都尽了自己的责任,没有什么遗憾。所以是HE(笑。 关于卫庄和紫女,我还是那句话,人与人之间有很多种真诚的感情,不分男女。 《海贼王》有句名言,是人妖王Mr.2冯·克雷在替草帽团的朋友们受捕时说的:走上了男人之道也好,走上了女人之道也罢,决不能偏离人之道。 所以我是边哭边笑的把紫女送走的,为了那朵绽放在地狱深处的友情之花。 浪漫的从来就不只是爱情不是嘛。 最后要说的就是哭唧唧被打晕了送走了的小良子。 我在一开始写,张相国不让张良跟那俩白头发的走,原因在于,张相国可以同意用张家的势力来调和朝野势力,但他却不会同意让张良掺和到具体的权力纷争里。调和势力和争权夺利不一样,前者属于维稳,后者属于作妖。历史上的张良之所以能活到最后,也是因为他懂这一点。 张家五代相韩,是彻头彻尾的世卿大夫。几代人守在这片土地上,这不是他们的权力,也不是他们的功绩,而是他们的责任。 就像我上面说的,王不是操控这片土地的人,王是守护这片土地的人。 同样,世卿大夫也不是守护王的人,世卿大夫也是守护这片土地的人。 所以最后张相国把张良送走了。 我想张相国是可以含笑九泉的。 一直都非常喜欢《秦时》刻画的儒家小圣贤庄。喜欢那个在谦逊有礼的外表下又固执坚定的三当家,也喜欢那位含而不露,温润平和的二当家和虽然很刻板但能悟出内圣外王的大当家。 然后最喜欢的就是那个越老越倔,连准王位继承人的面子都不给,完全不屑于摧眉折腰事权贵的荀师叔。 儒家是我的信仰。 逝者如斯夫。历史的马车带着张良去往了另一个方向。 张良和其他所有人都不一样,他没有被历史抹去,他的路还很长。 【尾声】 写到这里,《前夜》的故事就已经结束了。 暴雨雷霆之夜,卫庄挥剑斩断了那棵百年巨树。 那一剑不是要斩断过去的回忆,而是要斩断过去。 红莲不知道那座岛上有着什么秘密,卫庄也不知道,但他一定要拆了那座岛。 他绝对不会再让『命运』开他的玩笑。 而当卫庄从地狱中浴血归来的时候,这个心志坚定的男人再次执剑来到了韩王面前。 最后,他来到了悬崖边。 『结束吧』 『终于,要开始了』 以上。
上一章
0
章节目录
上一章
默认卷集
【庄莲】《前夜》
《前夜》(承卷)
《前夜》(转卷)
《前夜》(合卷)
《前夜》(后记)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