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内容
原创
二创
补给站
站点导航
补给站
创作中心
活动中心
文澜德旧站
注册
登陆
北方的年轻人
中上
Z
少年
加载中……
接下来的几天里张强果然没有再来招惹钟离周。因为他那一头扎眼的红发,钟离周仍然时常可以远远地看到他。跑操时可以看见18班人群里那个高挑的影子,午休时在宿舍阳台上一抬头就能看见张强在窗前洗手,去食堂的路上也能看见那个大个子被挤在人群中间,施展不开腿脚,只能随着人群向前缓慢地蠕动,让人看了忍不住发笑。 钟离周觉得自己有点对不起张强,毕竟他并没有错,自己把刚刚萌芽的友谊无情地掐掉,对他来说并不公平。可他也没什么由头打破这种隔阂,他们甚至都算不上熟人,继续保持这个距离对他自己和对张强都没有坏处,于是他劝说自己放下担心,专心地投入学习。 直到第二个周三的傍晚。 高三17班是全校距离食堂最远的几个班级之一,为了能多留出点时间来学习,钟离周事先在书桌里备了两袋饼干,其他同学去食堂吃晚饭时,他就留在教室里一边复习定理和公式一边以饼干充饥,暑假补课时热到不想动的夜晚是如此,这个周三原本也该是如此。但在他看书的过程中,一个黑影径直走到他的桌边,在他面前放下了一包裹在防油纸里的包子和一杯盛在太空杯里的粥。 钟离周自然认得自己握过的那双大手的主人,惊讶地抬头:“你怎么进我们班里来了?” “教室里就你一个人,我为啥不能进来?”张强在他前桌的椅子上坐下,把桌面上的食物往他手边推,“观察你好几天了,晚上不吃饭,晚自习和明天早晨跑操盯得下来?” “我有东西吃。”钟离周回答。 “好好吃饭。”张强坚持。 学校为了避免学生在宿舍里吃饭,食堂是不提供外带包装的,只有一个卖包子的窗口会给一张垫手的防油纸,张强显然是为了给他带饭专门带了水杯去食堂,包子也是小心地包在薄薄的纸里,恐怕是用那双大手一路捧着回来的。钟离周难以驳斥他的好意,又担心被其他吃完饭回来的同学看见,于是先打发张强离开,和他约好晚上一起回宿舍,自己吃了包子,喝了粥,洗干净水杯,晚自习放学后又特意磨蹭了一会儿,才去隔壁的18班门口找人。 张强等在楼道里,接过洗干净的杯子,接受了钟离周的道谢,但坚决不接受他给的钱。 “给啥钱,请你的,”他对钟离周笑,“哎,我知道有人说你闲话是怎么回事了。别当回事,我已经跟他们聊过,警告过他们了。” 钟离周一惊:“你打人了?” “没有,”张强马上否认,“你不是不喜欢吗。都是文明人,没动手。” 初秋的校园晚上蝉声与蛐蛐声叫得聒噪,路边的草丛里和人行道上都跳满了蛐蛐,叫人几乎无处下脚,钟离周贴在路灯下捡着还算干净的地面小心前行,张强则满不在乎地迈开大步,说着“可惜学校里不能生火,这玩意炸着烤着都能吃”,踩死了几只蛐蛐。 他往前迈出一段,又折回来,问钟离周:“你不喜欢被人说闲话,我有个馊主意,你要不真的跟我处处朋友试试?这样他们说的话就不是造谣了。” 钟离周一时失语——怎样的思维方式能够得出这样的结论? “怎么样?处不处?” “我是男的。” “我知道。” “我高三了,你也高三了。” “高三咋了?” 钟离周拧起眉毛:“你以前在老家都是这么自由散漫吗?咱们高三了,明年就要高考,全省几十万考生都要挤这一座独木桥,你居然高三了还有心思……” “啊,”张强应了一声,像是刚刚才想起来什么,“忘了告诉你,我不在这儿高考。我家祖上是闯关东的本省人,在这儿有亲戚,这次我爸来这儿出一年差,就顺便把我也带过来借读,说高考大省的教育资源更好,亲戚给我办了这个省重点的插班,让我在这儿好好学习再回去参加高考。我学籍都还在家呢。” “所以说你要在这里接受全国一卷的教育,然后回老家去考题更简单分数线更低的全国二卷,还享受少数民族加分?” 张强瘪瘪嘴:“虽然说确实是,但让你这么一说就感觉很奇怪,好像我是啥高考移民狗一样。” 钟离周面无表情地回问:“你不是吗?” “呃……行吧,”张强认命似地点头,“我是高考移民狗。” “嗯。” “你生我气了?” “没有,”钟离周回答,“理论上来说,在高考这件事上你和我不构成竞争关系,我没什么可生气的,应该生气的是你老家的高考生才对。” “那你怎么不说话了?” “因为没什么可说的,”钟离周从满地的蛐蛐中抬起眼睛,看了一眼张强被路灯照得发亮的红发和他睁得大大的蓝眼,“而且……蛐蛐太吵了。” 钟离周觉得自己应该算是拒绝了张强“处朋友”的提议,但之后的几天里他仍然坚持给钟离周送晚饭。钟离周被逼得把晚餐从易于保存、可以大量囤货的饼干换成了必须每天专门去超市买一次的面包,可过分热情的东北人还是对他营养不均衡的冷食表示不满,坚持要给他带食堂的热饭来,并且一次都没有接受过他的钱。钟离周拗不过他,只得每天晚上和他一起去食堂,于是每天下午下课后就能看到一个高大的红发“毛子”等在17班门口的楼道里,进而在跑操、中午、下午和晚上放学时都能在17班附近看到张强的身影。钟离周的同学们最开始还用眼神、手势和压低的笑声互相传递着“钟离果然和毛子有一腿”的暗语,后来所有人都习以为常,倒反而嫌他和张强不咸不淡的没什么意思,转而把注意力投向别的人和事上,低年级的学妹们也渐渐地不再热衷于来看他了。 友情便在这流言与淡漠的转变之间悄悄生了芽。 钟离周始终觉得自己吃了张强几天的饭,有些过意不去,就在某天吃饭的路上试着提了一句,作为报酬,如果有需要的话,自己可以给张强讲题。 他其实不知道张强的学习水平如何,也不想给自己原本就已经足够紧张的高三学习生活增添麻烦,但他还是问了,一边在心里安慰自己,17班和18班都属于全校成绩最好的快班,张强能插班到18班,学习能力应该不至于太差。 对此张强却表情严肃了起来:“你觉得我投喂你是图你的东西?” “没有,”钟离周被他问得心虚,转开眼睛去看别处,“礼尚往来,我觉得帮你一下也没什么不好的,而且都说检验学习成果最好的方式就是教别人,我也可以在给你讲题的过程中巩固自己的知识。” 说话的人说得冠冕堂皇,听话的人也听得心无旁骛,张强不仅一口应了下来,还盛情感谢了钟离周的好意,从这一天晚上开始,每天一同吃完晚饭后的休息时间就成为他们的教学时间了。 事实证明不能太信任使用全国二卷的地区的教学水平,张强自称是老家高中里的年级前三名,全市统考也能考到前十,却仍然面对练习册上难度只能算是中上的题目干瞪眼。钟离周想着反正他只考全国二卷,给他划掉了五三中的难题:“你专注于全国二卷和比它略高一点的难度就可以,一卷的题可以做,最后一道大题就不用了,二卷的题都要做,北京卷、天津卷也可以做,江苏卷和浙江卷不用看了,你们考不到那个难度……你只做适合你难度的题,有不会的可以问我,我也不会的就一起去问老师。” 张强被他一套行云流水的点评说得称赞不已:“你懂得真多!” 钟离周叹了口气:“也就只有你这种不用太担心高考的人才不那么懂吧。” 张强与钟离周的学识差距一开始确实给他造成了不小的麻烦,但好在张强脑子不笨,学得很快,又能举一反三,也乐意积极找老师和其他同学问问题,两个多月以后,他的学习水平已经不再需要钟离周担心,月考成绩也逐渐脱离了班级的最底层,开始接近中游了。 十一月的最后一个星期,英语课上刚刚讨论过感恩节的由来、各国庆祝感恩节的方式、丰收节庆的世界性和掩盖在丰收喜悦背后的美洲原住民血泪史,张强就在吃饭时告诉钟离周:“我明天要请假回家去报名高考了。” 高考报名自然是高三学生的头等大事,张强向钟离周要了联系方式,第二天就从学校里消失了。 据张强说,从学校到他家坐卧铺车要坐上一整天。这一天钟离周一个人去食堂吃饭,走在连廊上感觉自己身边空荡荡的。明明此前他也一直是一个人去吃饭,从来没有觉得过孤独,现在只因为少了个人作伴就坐立不安,恐怕是这段时间养成的坏习惯。 学校不许学生在教学楼里用手机,钟离周无法得知张强的行程,坐在教室里听老师串讲知识点,脑子里不断地想到行驶在平原与群山之间的火车。在他的想象中,火车穿过太行山脉,穿过华北平原,穿过燕山山脉,驶向东北平原,车窗外是肥沃的黑土地,一望无际的农田。他想知道远行的人是否平安,火车会不会晚点?同乘一辆列车的人会不会友善?会不会有人因为张强那副外国人的长相找他的麻烦?但他摸不到手机,一切疑问都得不到解答,心里空落落的。终于捱到晚自习放学,他一反常态地率先离开教室,回到宿舍,打开手机,收到了张强发来的一张照片。照片上是笼罩着暖黄灯光的列车车厢,反照着车厢内景象的车窗下小桌上摆着一桶泡面和一本错题本,一个满头红发的年轻人正在对着镜头笑。 钟离周:还在路上? 张强:刚过山海关 张强:下晚自习了? 钟离周:嗯 张强:要睡了? 钟离周:嗯 张强:那我也睡了 张强:明天上午就到了 张强:明天不用跑操,可以睡个好觉 钟离周:晚安 张强发过来一个轻松熊盖上被子睡觉的表情,钟离周第一次知道这个人原来会用这种萌系表情来聊天,不觉莞尔。抬头看看对面四楼的宿舍,灯光下少了那颗橘红色的脑袋,他在心里道了一声晚安,关上了手机。 第二天张强顺利到达,钟离周在午休时偷偷开了手机,看到了一张雪地的照片。十一月底才刚开始供暖不久,学校里的树还没有全枯,跑完操甚至要解开校服领子散热,没想到东北就已经下了这么大的雪,那雪地上甚至还能看到被人踩出的一个个深及脚踝的雪窝。 钟离周:冷吗? 张强:还行,10度左右 钟离周:10度? 张强:零下 “零下”两个字引发了钟离周的遐想。他想象到张强走在北国的土地上,鼻尖下笼罩着一团呼出的白气,橘红色的发梢上挂着点冰凌,也许他会把双手拢在面前哈气取暖,也许他该围上一条围巾,这些想象让十八年来从未出过省的钟离周不禁对遥远的他乡产生了向往,他开始有些希望张强早点回来,带上一身属于远方的清冷气息。 一周之后张强回到学校,身上带着的却不是北国的雪味,而是漫长旅途中渗进衣服里的烟味。他一进学校就跑来17班找钟离周报到,钟离周嫌弃地挪远了步子,收获了一双沮丧的蓝眼睛。 在张强回家的这段时间里学校也组织了统一的高考报名,钟离周在网上查了一下,黑龙江省的高考报名人数有20万,本省则是90万。钟离周发现张强回校之后明显粘人了起来,即使没什么题目要问,每天晚上吃完饭后也要在17班磨蹭一会儿,和他挤在同一张桌子上做题,等到他同桌回来了才恋恋不舍地离去,走在路上时与他的距离也比以往更近了一些,对此他并不反感,于是他默许了张强的接近,然而在为身边有人陪伴而感到安心的同时,想到90万这个数字,他忍不住担心自己的未来。
上一章
下一章
0
章节目录
上一章
下一章
默认卷集
北方的年轻人
上
中上
中下
下(完)
提示信息